感受海陽的“笑臉”
細細數起來,來海陽採訪亞沙會已經10天了,在這10天裏,每天被海陽的快樂氣息感染著。運動員在賽場上積極拼搏,展開激烈的競爭,但相互之間都很友好,為自己加油,也為對手鼓掌;來自海陽和周邊大學的年輕志願者們,更是用自己熱情的態度、週到的服務、甜美的笑容,向每一個前來參賽的運動員、採訪的記者,展現著山東禮儀之邦的風采。
在來海陽之前,就體會到了賽會志願者的服務態度。在辦理採訪註冊和預訂住宿的過程中,電話那頭總是傳來耐心的説明和解釋,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一個電話過去,不管誰在值班,總能得到令人滿意的答覆,整個流程下來非常順利。
來到海陽的第一天,更加體會到了志願者們的熱情和週到。原以為自己提前了一個星期來採訪賽前情況,覺得可能整個賽事的運作還不那麼流暢,就自己在網上搜尋了由青島到海陽的交通方式。沒想到,剛上火車不久,手機就響了,電話那邊詢問我幾點到青島,哪趟火車,第幾車廂。等火車到站停穩,剛出車門,就看到了“海陽歡迎您”的大牌子,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笑臉相迎,一路把我送到了亞沙村中的媒體村。
在媒體村的日子裏,每天都會有志願者收拾房間,禮貌而熟練,讓人不禁心疼起了這些孩子。她們都是些二十歲左右的小姑娘,但顯得那麼的敬業。我曾經問一個住宿區的志願者,別人都去了賽場當志願者,既能看比賽,又能和外國人合影什麼的,多熱鬧。你們呆在媒體村,整天就是收拾房間,多悶啊,會不會覺得心裏不平衡啊。小姑娘説,哪都需要人手啊,我不幹,就需要別人來幹。既然選擇了來當志願者,就要服從組委會的統一安排。
賽場上,志願者們更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從道路引導,到安檢門口,從技術統計機房,到觀眾看臺,每個志願者都把服務亞沙會,當作自己最驕傲的事情。在採訪中,經常要志願者臨時充當翻譯,聽著她們流利的外語,和外國運動員輕鬆愉快地交流,是一種享受,自己也覺得年輕了許多。
在開幕式上,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親王説,志願者們的笑臉,是海陽最美麗的名片。而除了這些年輕的志願者,還有更多的海陽普通老百姓,也在更大範圍內,扮演著志願者的角色。遇到道路不熟悉,去向當地的司機打聽,總會給你熱情的指點。在沙灘排球開賽那天的晚上,突然下起了雨,因為當天要進行開幕式的預演,賽場通往媒體村的道路被臨時管制,媒體班車也因此誤點。就在此時,一輛轎車停在了記者的面前,讓記者先上車避雨。聽説記者要回媒體村,司機小夥子主動提出送我回去,由於對新城區道路不是很熟悉,繞了近一個小時,才到達媒體村。我當時還想著要給多少錢合適呢,小夥子已經禮貌地請我下車了。看到我拿出錢包,他笑了,説:“我就是送你回來,不要錢,你不要誤會。”
這就是現在的海陽,這就是現在的海陽人。他們註定將在我的腦海中,永遠留下美好的記憶。
看不到建築的生態體育場亞沙會 開閉幕式主場館巡禮
作為亞沙會最重要配套工程之一的河清島體育場,承擔了本屆亞沙會開閉幕式的重要任務,這也是本屆亞沙會裏的一大亮點。
河清島體育場四面環水,位於鑒湖濕地公園西南面,北接奧林匹克公園,南面大海,總投資1.3億元,面積 10.3公頃。整個島通過霞光、中陽、晨光三座景觀橋與河岸相連。此外,在河清島的西側還有一個佔地140畝的淡水湖,大型景觀噴泉就設立於此。河清島之名取自唐代詩人薛逢的詩句:“正當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中“海晏河清”一詞,與北側的海晏山遙相呼應,寓意海陽市社會和經濟的和諧繁榮。
早在一年前,記者就來過此地採訪,當時只見有工人在挖一個土坡,很難想像這就是後來精緻獨特的體育場。據負責人介紹,“主場館綠浪劇場是依地勢而建,在封土堆上開挖,所以説費用只用了一般建築的十分之一。”開放式的河清島體育場的建造是一個匠心獨運的設計理念。與其他鋼筋水泥構築的體育場不同,河清島體育場從遠處看更像一座綠色的山丘。主場館綠浪劇場以海浪為設計原型,依地勢而建,在封土堆上開挖,大大節省了建築成本。
據介紹,河清島體育場的建設突出了“生態”的概念,規劃時充分利用了周邊地理環境、地勢和落差,完全依自然地形而建,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量。體育場採用了先進的覆土建築模式,栽種大量植被,就連看臺座位下面也種上青草。工程完工後,在河清島體育場週邊看不到任何建築的影子,只有青山綠水相伴,觀看比賽時仿佛置身於公園中。在劇場東南端的海灘上,一座形如蓮花高約33米的金黃色火炬塔正矗立於碧海藍天之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比賽結束後,火炬塔還將將作為永久的景觀予以保留。
河清島體育場又叫綠浪劇場,劇場以海浪為設計原型。看臺區可同時容納觀眾約2萬人。劇場看臺內部空間設置必備的貴賓休息、媒體工作、演員化粧、運動員候場、觀眾、安保、技防等功能用房,總建築面積14045平方米。作為亞沙會開閉幕式的舉辦場地,賽後河清島將成為集全民健身、沙灘運動、濱海旅遊、文化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中心。“我們在封土層下建設了專用房,可以通過招商的方式對外出租,此外這裡還是海陽未來主要的公共文化設施,可以説在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好了場館的賽後利用。”
那些值得驕傲的海陽人
海陽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城市,自古今來,名流輩出。2010年4月,亞奧理事會體育委員會主席張吉龍在回到煙臺“老家”時説:“海陽這座歷史悠久、生機勃勃的城市和她的人民在亞沙會聖火的照耀下,能夠創造一個奇跡,讓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國的一個縣級市,也有能力成功舉辦如此大規模的洲際綜合性體育盛會,為各國舉辦綜合性體育賽事作出典範!”同時,在海陽亞沙會紀念公園,張吉龍又親手種下了一棵亞沙會紀念樹。
從海陽走出的名人,舉不勝舉。本屆亞沙會形象大使李小璐的家鄉就在海陽。四歲那年,李小璐跟母親一起回到家鄉。時隔二十多年,她再次回家,覺得家鄉的變化很大,不管過了多長時間,回到家的感覺依舊親切。
在亞沙會開幕倒計時60天的新聞發佈會上,李小璐向海陽市龍山街道初級中學捐贈了60萬元善款。她説:“我本身就是海陽人,我想為海陽作些貢獻,所以將這些錢捐助到需要幫助的學校或機構裏。”
都説海陽出才女。峻青,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中國當代作家、畫家。1923年生於海陽。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海墨書社顧問。其主要文學作品有《黎明的河邊》、《海嘯》,散文集《歐行書簡》、《秋色賦》等。其中不少作品被譯成幾種語言和在國外出版。有些作品被收入大、中學語文教材和拍成電影、電視連續劇。其繪畫作品,四十年代即在山東解放區的畫報上發表。近些年來,則常在國內及海外報刊發表。並多次在北京、濟南、煙臺、濰坊、福州及港澳展出。
另一位才女,遲子建,也是海陽人。中國作協第六、七屆全委會委員、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説《樹下》、《晨鐘響徹黃昏》、《偽滿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小説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向著白夜旅行》、《逝川》、《白銀那》,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聽時光飛舞》等,發表過文學作品500余萬字,出版單行本40余部。她是唯一一位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兩次獲得冰心散文獎、一次莊重文文學獎、一次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一次茅盾文學獎的作家。
在海陽亞沙會倒計時一週年海陽明星高爾夫邀請賽上,有一位大哥級人物,雖不是海陽人,但幽默的他時常蹦出幾句地道的煙臺話,他就是朱時茂。“我是煙臺銀,海陽很好啊,有大海,有大蝦,好吃啊。祝福海陽,祝福亞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