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

時間:2011-09-06 13:57   來源:新華網
  布朗族主要聚居在雲南西部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動海景洪縣和臨滄地區的雙江、永德、雲縣、耿馬,思茅地區的瀾滄、墨江等縣。

  布朗族有自已的語言但無文字。部分人通漢語、傣語和佤語。主要從事農業,以種植早稻為主,善種茶。布朗族山區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重要産區。大部分人信仰小乘佛教。

  習俗

  走路時,忌諱與別人擦肩而過,也不能從坐著的人的腿上跨過;禁止任何人背靠院裏的中柱和在中柱上拴馬;進佛寺要脫鞋,入寺後不能吸煙,也不能用手摸佛爺或和尚的肩膀、頭頂。

  婚俗

  布朗族有從妻而居的習慣,一對夫妻一般都要舉行兩次婚禮,所以要擺兩次婚宴。第一次婚禮是新郎到新娘家同居,由新娘家舉辦酒席,宴請親友,婚宴前,要將豬肉切成小塊,用竹篾串起烘烤,每戶分送一串,表示“骨肉布親”,同時還要將豬肝剁碎與糯米一起煮成豬肝飯,請寨子裏孩子,表示婚後及早生子,然後再辦酒席。待生兒育女後,新郎家要重擇吉期舉行第二次婚禮,由新郎家置辦酒席,宴請賓客,而且規模比第一次要大,酒席上的菜肴一定要成雙。以表示對新郎、新娘的祝福。

  食俗

  以大米為主食,輔以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雜糧。喜用鑼鍋或土鍋把稻米燜成米飯。尤擅煮竹筒飯,煮時選一段鮮竹,裝好米和適量的水,用火燒熟,剖開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當碗用。米飯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經炭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

  肉類以牛、羊、豬、雞肉最為常見,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蟲。菜肴的烹制技法以清煮、涼拌居多。對許多野味、魚、蝦、蟹、蟬、蟲等食物一般還用舂、炸、蒸等方法烹制。如:舂螃蟹、油炸花蜘蛛、蟬醬等。 還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筍、酸肉、酸魚等,製作方法同當地其他民族如傣族大體相同,但布朗族常在腌酸菜時最上面放一層米飯。

  喜歡飲酒,且大都自家釀製。其中以翡翠酒最為著名。這種酒在出酒時用一種叫“懸鉤子” 的植物的葉子過濾後呈綠色,很像翡翠的顏色,因此而得名,布朗族人性格豪爽,朋友間有“有酒必飲,飲酒必醉”之習俗。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個嗜好,並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間還常把酸茶做饋贈親友的禮品。

  居住在西雙版納布朗山的布朗族婦女,尤其是懷孕婦女嗜食當地紅土,據説此紅土有止吐、除腥、提神之效。

  節慶

  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年節 在農曆清明後十日左右,家家都要殺年豬,全寨要宰牛,婦女們做糯米粑粑;年節的當天,晚輩都必須向家族長拜年,並準備兩份糯米粑粑用芭蕉葉包好,每份上面放一對蠟燭、兩朵鮮花,其中一份糯米粑粑供奉給祖宗,另一份獻給家族長;有的布朗族在年節時,要到佛寺前的菩提樹下堆沙、種花,向佛爺獻米花、糯米糕、芭蕉等食品。

  2、祭寨神 是以樹寨為單位的祭祀活動。祭神時,要先殺一隻雞,然後到村寨的四週和寨子中心滴水祭祀,祭祀完畢大家一起歡宴,最後全寨的青年人都去挖竹鼠,並以竹鼠肉敬神,祈禱豐收。

  3、山抗節 男女青年都要向老人贈送食品,以感謝老人的養育之恩,所獻的食品除粑粑、芭蕉外,還要有精心採集和製作的春茶。節日期間家家都要做一些拿手好菜,集中在一起,大家共同吃團圓飯,有涼粉、豆腐及各種山珍、野味,規模盛大的團圓飯,有時各種菜肴達三十余種。

  4、洗牛腳 每年五月,施甸的布朗族還要過洗牛腳。屆時老人和頭人頭戴斗笠,披蓑衣,手執楊柳、桃枝扎成的掃把,牽著羊,把支支紅紙小幡插在各家門前,表示祝福。被祝福的戶主,應把潔凈的水潑在老人和頭人的身上,表示洗去牛腳跡,最後把羊牽到寨子外宰殺煮熟共餐。

  民族禁忌 走路時,忌諱與別人擦肩而過,也不能從坐著的人的腿上跨過;禁止任何人背靠院裏的中柱和在中柱上拴馬;進佛寺要脫鞋,入寺後不能吸煙,也不能用手摸佛爺或和尚的肩膀、頭頂。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