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

時間:2011-09-05 17:15   來源:新華網

    塔吉克族是西元前操伊朗語的諸部落和後來從帕米爾西部、南部遷至塔什庫爾幹一帶的塔吉克人融合而成。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少數散居在該縣以東的莎車、澤普、葉城、皮山等塔裏木盆地西部邊緣地區。

    “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稱。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普遍使用維吾爾文,信仰伊斯蘭教。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

    塔吉克族以善騎著稱。刁羊、“挂波齊”(馬球)等馬上游戲競技,都是塔吉克人最喜愛的群眾體育、娛樂活動。

  習俗

    塔吉克族重禮節,熱情好客。對來訪的賓客或要求投宿的過路人,不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歡迎,竭誠款待。通常是要選一隻肥美的羊羔呈送到客人面前,若客人滿意,才牽出去宰殺、烹煮。用餐時,主人先敬客人一碗羊肉湯,再端上大盤的“手扒羊肉”。客人若先從盤中取一塊獻給忙碌的女主人,主人將更加高興。接著,主人要先將羊頭獻給席間最尊貴的客人,待客人割下一塊肉時,再把夾著羊尾油的羊肝分別獻給各位客人,以示敬重。之後,大家開始蘸鹽水吃肉。為增添席間的歡樂氣氛,青年人要競相比賽折羊骨,即用雙手握住油滑的羊腿骨輪流用力折。這是技巧和力氣的較量,折斷者受到大家熱烈地稱讚。 

  節慶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許多民族節日皆與宗教有關,傳統的"巴羅提"節即是其中之一。"巴羅提"一般在伊斯蘭歷每年8月的頭兩天舉行。由於節日之夜家家都點一種特製燈燭,故稱之為燈節。節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燈燭和一支特大的燈燭。節日之夜,全家人圍坐在炕上,中間擺放著一個供插燈燭用的沙盤。這時,家長按輩份和年齡高低呼叫每個人的名字,叫一個答應一個,並在應者面前插一支點燃的燈燭,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燈燭都點亮後,各自伸出雙手在自己名下的燈燭上烤一下,再作祈禱,願真主降福保祐平安。儀式結束,闔家大小在燈光下共用豐盛的佳肴。接著,便把家中紮好的那支最大的燈燭火把點燃後插到屋頂上,全家人要出來肅立屋前,默默祈頌。與此同時,各家門前要點火堆驅邪。青少年們則在燭光下、火堆前歡歌跳舞,盡情戲耍,徹夜不眠。

    在塔什庫爾幹旅行,塔吉克人便會如數家珍地向你介紹許多許多名勝古跡。如石頭城、香保保古墓群、蓋孜河古驛舍、公主堡等等。其中坐落在該縣達不達鄉南10公里處一坐山峰上的公主堡遺址,是塔吉克人引以自豪的古跡。相傳:古時的塔什庫爾幹,原是蔥嶺(即今帕米爾)上的一片荒川,絲綢之路的開通使這裡呈現出生機。後來,有一位漢家公主嫁往波斯,在經過蔥嶺時,因前方發生戰事,交通受阻,滯留在高原荒山中。迎親的使臣為了安全起見,把公主安置在一座孤峰上,令衛隊在山下嚴密守衛、保護。神奇的是公主在孤峰上與太陽神結合,懷了孕。使臣不敢再前往波斯向國王復命,就令兵士們在山上築宮建城,擁戴公主所生的兒子為國王,建立了意為“山路”的(左去歇左)盤陀國。人們把王都取名“克孜庫爾幹”,意即“公主堡”。從此,(左去歇左)盤陀王室自稱“漢日天種”,稱其始祖母為“漢土之人”。據文獻記載,(左去歇左)盤陀國是塔吉克族先民于西元二世紀建立的地方性政權,西元八世紀消亡,但“公主堡”的城名和遺址至今尚存。上述故事雖充滿著神話色彩,但它卻反映出中原漢族與塔吉克族先民的密切關係源遠流長。 雲彩上的人們站在有“世界屋脊”之稱的帕米爾高原上,遠眺,群峰素裹,彩雲繚繞;近看,溪水急流,綠草茵茵。生活在這裡的塔吉克牧民,服飾、裝扮與這裡的風光一樣富有詩情畫意,被譽為“雲彩上的人們”。 

   塔吉克族男子大都在白色襯衣外穿一件青色或藍色無領對襟長大衣,腰係一根腰帶,右側挂一把小刀。腳蹬野公羊皮長筒靴。頭戴黑羊羔皮作裏,黑平絨作面的圓形卷邊高統帽。身跨駿馬,往來賓士于草原、雪山間和白雲下,顯得十分威武、瀟灑。塔吉剋婦女的裝束鮮艷奪目,更具魅力。她們大多喜歡穿鑲有花邊的紅色或花色連衣裙,外套黑絨背心,下穿長褲,腳蹬紅色軟底長統靴。為抵禦高原上的大風與寒冷,頭上總戴一頂圓筒形繡花棉帽。帽的後部較長,可遮住雙耳和後頸。青年婦女的帽子上鑲有很多飾物,尤其是帽的前沿綴有一排色彩華麗、熠熠閃光的珠子和銀鏈,配以耳環、各種寶石項鍊和稱為“阿勒卡”的圓形銀胸飾,顯得嬌美、艷麗,楚楚動人。當她們外出時,帽子外要披一條數米長的紅、黃或白色大頭巾,迎風走去,紗巾隨見飄揚,英姿颯爽,宛如一個個從山巔彩雲中降下的仙女。

  燈節“巴羅提”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許多民族節日皆與宗教有關,傳統的“巴羅提”節即是其中之一。“巴羅提”一般在伊斯蘭歷每年8月的頭兩天舉行。由於節日之夜家家都點一種特製燈燭,故稱之為燈節。節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燈燭和一支特大的燈燭。它是用一種高原上特有的“卡烏日”草草桿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狀,蘸上酥油或羊油製成。節日之夜,全家人圍坐在炕上,中間擺放著一個供插燈燭用的沙盤。這時,家長按輩份和年齡高低呼叫每個人的名字,叫一個答應一個,並在應者面前插一支點燃的燈燭,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燈燭都點亮後,各自伸出雙手在自己名下的燈燭上烤一下,再作祈禱,願真主降福保祐平安。儀式結束,闔家大小在燈光下共用豐盛的佳肴。接著,便把家中紮好的那支最大的燈燭火把點燃後插到屋頂上,它被稱為“天燈”。全家人要出來肅立屋前,仰望“天燈”,默默祈頌。與此同時,各家門前要點火堆驅邪。青少年們則在燭光下、火堆前歡歌跳舞,盡情戲耍,徹夜不眠。 

  禮儀之邦 

    塔吉克族重禮節,熱情好客。對來訪的賓客或要求投宿的過路人,不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歡迎,謁誠款待。通常是要選一隻肥美的羊羔呈送到客人面前,若客人滿意,才牽出去宰殺、烹煮。用餐時,主人先敬客人一碗羊肉湯,再端上大盤的“手扒羊肉”。客人若先從盤中取一塊獻給忙碌的女主人,主人將更加高興。接著,主人要先將羊頭獻給席間最尊貴的客人,待客人割下一塊肉時,再把夾著羊尾油的羊肝分別獻給各位客人,以示敬重。之後,大家開始蘸鹽水吃肉。為增添席間的歡樂氣氛,青年人要競相比賽折羊骨,即用雙手握住油滑的羊腿骨輪流用力折。這是技巧和力氣的較量,折斷者受到大家熱烈地稱讚。晚上,在主人的熱情招呼下,睡在溫馨的房間裏,別有一番異鄉情趣。

    塔吉克族民風淳樸、敦厚,社會道德高尚,凡到過塔什庫爾幹的人,都會為這裡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民族和睦,社會安定而驚嘆不已。在當今社會,它確實堪稱一奇!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