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族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訥河縣和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裏的人們”。大部分鄂溫克人以放牧為生,其餘從事農耕。馴鹿曾是鄂溫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譽為“森林之舟”。
鄂溫克族有自已的語言但無文字。鄂溫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農民則廣泛使用漢文。鄂溫克族信奉薩滿教和喇嘛教,口頭創作有神話、故事、歌謠、謎語等,還善於用樺樹皮刻剪成各種工藝品。
習俗
鄂溫克族好客並講究禮節,到鄂溫克族家裏做客,主人把皮墊擺在哪,客人就在哪落座,不得隨意挪移皮墊。客人落座後,女主人隨即端上奶茶,然後煮獸肉,肉煮好後,女主人拿出獵刀切一小塊肉投入火堆裏,然後再給客人們吃。如果來者是貴客,通常還要獻上馴鹿的奶。鄂溫克族待客必須有酒,除飲用白酒外,家家都能自釀野果酒。敬酒時主人要高舉酒杯先往火中傾注點滴,自己先呷一口再請客人喝。鄂溫克族認為:外出的人誰也不會背著房子走,如果自己不招待別人,自己出門後也不會有人照顧。
食俗
純畜牧業生産區的鄂溫克族以乳、肉、面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離開牛奶,不僅以鮮奶為飲料,也常把鮮奶加工成酸奶和幹奶製品。主要奶製品有:稀奶油、黃油、奶渣、奶幹和奶皮子。最常見的吃法是將提取的奶油涂在麵包或點心上食用。
肉類以牛羊肉為主。過去每戶每年平均要食用二十來只羊和兩頭牛。冬季到來之前是鄂溫克族大量宰殺牲畜儲存肉類的季節。食肉的方法有:手把肉、灌血腸、熬肉米粥和烤肉串等。
居住在北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裏的鄂溫克族,完全以肉類為日常生活的主食,吃罕達犴肉、鹿肉、熊肉、野豬肉、狍子肉、灰鼠肉和飛龍、野雞、烏雞、魚類等,食用方法也與牧區略有不同,其中罕達犴、鹿、狍子的肝、腎一般都生食,其他部分則要煮食。
魚類多用來清燉,清燉魚時只加野蔥和鹽,講究原湯原味。 鄂溫克族很少食用蔬菜,僅僅採集一些野蔥,做成鹹菜,作為小菜佐餐。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主食漸被麵食如:麵條、烙餅、饅頭等所代替。
鄂溫克族都以奶茶為飲料,飲用時根據個人的口味再加黃油、奶渣。此外,還飲用面茶、肉茶。林區的鄂溫克族還飲用當地特有的馴鹿奶。
鄂溫克族傳統炊餐用具別具特色,有用罕達犴骨做成的杯子、筷子,鹿角做成的酒盅,犴子肚盛水煮肉、罕達犴筋縫製的鹿皮盛糧口袋,樺木、皮制的各種碗、碟等。如今瓷、鋁、鐵、塑膠製品已廣為使用。
節慶
除春節等節日與鄰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曆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米調魯節”。“米調魯”是歡慶豐收之意。節日期間,人們要身著盛裝,男人們要進行剪馬鬃、馬尾活動,屆時牧民家家都要備下豐盛的酒肉,宴請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