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上、中、下南山區,其餘分佈在廣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是嶺西的土著民族。198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為今稱。
毛南族有自已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幾乎所有毛南族人都兼通漢語和壯語。毛南族沒有本民族文字,現通用漢文。大多信仰道教,崇拜多神。
唱歌是毛南族人最喜愛的文娛活動,民歌形式隨編隨唱,有晝夜連唱不停的才能。情歌叫“比”,祝賀歌謂“歡”,歌手稱為“近比”、“近歡”。此外,還流行“毛南戲”。
毛南族主要經營農業、雕刻、編織竹器、牧養菜牛。木工、鐵工等手工業、副業也佔一定比重。特産是毛南菜牛。
習俗
在節日裏,毛南族喜歡用開水涮牛肉待客,即按本地的習慣,在火塘上擺置一口鐵鍋,進餐時大家圍攏在鐵鍋的周圍,將生肉、生菜倒入沸水中涮熟,然後蘸配料下酒,這是毛南族民間最常見的宴請形式。
毛南族婦女多穿青色或藍色右襟上衣,配上銀飾手鐲,藍白相襯。男子則穿唐裝或琵琶上衣。
毛南族的禁忌有:正月初一這天不能罵人或説粗話;家有病人時用兩根棍子叉在門口,外人不得進入;不能用腳踏灶,燒柴時必須把粗的那頭先送進灶內。
食俗
毛南族日食三餐,均以大米和玉米做成的各種飯為主食。如毛南飯,即用糯玉米粉加竹筍及其他蔬菜和佐料混合煮熟後製成。是毛南族夏季的主食。毛南族還長于用大米或玉米製作“米蜂仔”作為輔助主食,是消夏解暑佳品。家家喜歡食甜紅薯,並作為入秋以後的輔助主食之一。
毛南族地區蔬菜較多,四時不斷,有豌豆、白菜苦麻菜、南瓜、紅薯葉、豆莢、芭蕉芋、青菜和蘿蔔,其中南瓜是秋冬常食的蔬菜,既可切片煮粥,也可單獨蒸食。
肉類來源主要是家禽、家畜,有豬、牛、雞、鴨等。喜食狗肉,有些地方中元節有殺狗食肉之習。毛南族一般都喜食半生半熟的菜肴,認為一些肉和菜特別是雞,煮得過熟會走味。唯獨對鴨以煮爛熟為宜,在烹飪上有“雞生鴨熟”之説。
毛南族成年男子都好喝酒,並有非酒不足以敬客之説。有的人家還自己用高梁、玉米釀製。但近年來,以市場出售的瓶裝白酒居多。
毛南族大都喜歡飲茶,暑天常以濃茶解暑。走遠路時經常隨身帶“野石榴”或青辣椒,用以解渴。
典型食品:明倫白切香豬是毛南族的名菜,用當地産香豬加佐料蒸制而成。此外還有:甜紅薯;螺螄酸,蒜頭酸水,鴨血醬,豆腐肴。
節慶
毛南族的節日是農曆五月的廟節,清明節“趕祖先圩”和元宵節“放飛鳥”也是他們獨有的紀念活動。毛南族的節日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開展唱歌對歌活動。
毛南族民間最大的節日是每年夏至後的分龍節。過分龍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蒸五色糯米飯和粉蒸肉,有的還要烤香豬。折回柳枝插在中堂,把五色糯米飯捏成小團團,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枝上,以表示果實纍纍,祈望五穀豐登。
毛南族也過端午節,但節日的意義與漢族不同,民間稱為“藥節”。過藥節時,習慣採艾葉、菖蒲、黃姜、狗屁藤等草藥熬水飲濁,或用這些草藥剁碎作餡包粽粑可以解毒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