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運會:以體育的名義享受“青春之旅”

時間:2011-08-24 14: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回歸體育、回歸儀式”是本屆大運會開幕式的宗旨,但在為期11天的金牌爭奪戰中,本屆大運會同樣讓人感受到回歸體育的純粹與快樂。

  沒有首枚金牌的開門大吉,也缺少閉幕日奪金的完美收官,本屆大運會中國軍團雖然獲得了創紀錄的75枚金牌,但在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東道主卻沒有在賽程安排上刻意而為。

  相對以往的綜合性體育盛會,此番中國大運代表團的“星光”稍顯暗淡。因為在本屆大運會上,運動員出身的大學生比例下降,純粹的校園選手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這些以學業為重的業餘選手雖然難以登上賽事的領獎臺,但他們卻將本屆盛會當成了他們釋放青春激情的人生“領獎臺”。

  在産生首金的男子10公里公開水域決賽中,中國隊的薛峰和白璐絲雙雙墊底,但“重在參與”“代表中國出戰”仍讓這兩位分別來自北京工業大學和石油大學的學子有著足夠的自豪和榮耀。

  以北京交通大學校隊為班底中國大運羽毛球隊全軍覆沒,教練林立文卻表示:“非常滿意。”因為面對印尼、泰國、中華臺北的強手,這支僅集訓20天的業餘球隊能獲得2銀2銅已經難能可貴。

  就讀于清華大學的王宇是本屆大運會中國代表團旗手,這位“90後”小將的話代表了眾多大學生健兒的心聲。他説:“我是來享受比賽、體驗大運會的。清華大學的體育理念是‘育人至上,體魄與人格並重’。這就是我要實現的目標。” 

  本屆大運會的賽程多變曾被外界質疑,而導致這種多變的原因,恰恰體現了大運會重在參與的特色——報名靈活,導致隊伍人數的增減難以控制;而為了“健康體育”,一些傷病的選手臨時退賽也相對較多。

  在以往賽事中很難受到重視的非奧項目西洋棋和體育舞蹈成為本屆賽會的寵兒,因為這一靜一動的賽事,代表了年輕的智慧和青春的活力。以領隊身份出席本屆大運會的“棋後”謝軍就曾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這屆大運會和以往賽事最大的不同就是,淡化了金牌至上的功利色彩。從參賽選手身上你很難看出誰是勝利者、誰是失敗者,因為他們所表現出的都是參與的快樂。

  而在中國媒體的報道中,金牌爭奪戰不再是吸引眼球的焦點。“一人代表團”、“最後的‘打醬油’選手”……屢屢佔據重要版面或位置。中國大學生男足雖然只獲得第七名,但他們的拼搏精神同樣贏得了讚揚和尊重。在觀眾眼裏,那些或傳奇、或幽默、或充滿人情味的“大運故事”更是備受追捧。 

  在體育精神的感召下,創紀錄的逾萬名選手在鵬城相聚。在青春的旗幟下,難以數計的莘莘學子留下了大運會的美好回憶,或許這才是深圳大運會的最大財富。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