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音樂大師陳志遠病逝 享年62歲曾制作海量經典

時間:2011-03-17 21:53   來源:新華網

  “假如有一天我不在,樹在”

  “他幾乎是那個時代臺灣流行樂壇的全部。他離開後那個時代也結束了。”

  周治平

  “他的音樂沒有任何功利心,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陳耀川

  “陳老師就像是音樂界的巨人,在過去還不流行專業編曲的年代,他算是開創編曲的先鋒,不論是他的質或量都是相當可觀的。”

  黃舒駿

  陳志遠 1950-2011

  臺灣流行音樂大師陳志遠,于昨日下午在臺大醫院因病去世,享年62歲。

  從臺灣民歌運動中脫穎而出的陳志遠,是臺灣流行音樂界第一代音樂大師,曾參與制作過蘇芮、齊秦、王傑、黃舒駿、潘越雲、張惠妹、林憶蓮、小虎隊、黃鶯鶯等諸多藝人的專輯,其風格影響了一代音樂人,用他的學生周治平的話來說,“他幾乎是那個時代臺灣流行樂壇的全部。他離開後那個時代也結束了。”而與陳志遠共同被外界稱為“五陳”(陳志遠、陳秀男、陳大力、陳樂融、陳耀川)的知名音樂人陳耀川則哽咽地告訴記者,“華語樂壇沒有他,就不值得我們這些晚輩投身。”而陳志遠的忘年交黃磊透露,陳志遠病逝前創作的《假如有一天我不在,樹在》,正是陳志遠的人生寫照。

  【生平】

  臺灣流行音樂第一代編曲大師

  陳志遠是從“民歌運動”中涌現出來的音樂制作人,是臺灣一代著名作曲編曲大師。1976年,陳志遠借由楊弦企劃的《中國現代民歌2》開始接觸唱片歌曲編曲工作,1977年開始參與金韻獎係列專輯編曲工作,1978年參與鳳飛飛《一顆紅豆》專輯單曲《菊花》編曲,開始接觸當年民歌以外流行歌曲編曲工作。在1980年代當流行歌曲的編曲還未受到重視之時,陳志遠為此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對編曲的探索使其成為臺灣流行音樂界的第一代編曲大師,他的風格影響了後來一代音樂人。他曾參與過的歌曲超過2000首,包括《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跟著感覺走》、《梅花三弄》、《空中的夢想家》、《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是華語地區難得一見的“多快好”大師。在第19屆臺灣金曲獎頒獎典禮上,陳志遠因一生卓越成就獲得“特別貢獻獎”。而當時的他,已經低調勇敢積極地與病魔鬥爭了一段時間了。據悉,陳志遠7年前罹患大腸癌,今年2月底進入臺大醫院住院治療。

  著名歌手伍佰曾經這樣評價他:“像這樣十分鐘可以寫一首歌,坐在錄音室里即興就可以編曲的前輩我們真的很敬佩,因為他在技術上是最好的。”黃舒駿則表示,“陳老師就像是音樂界的巨人,在過去還不流行專業編曲的年代,他算是開創編曲的先鋒,不論是他的質或量都是相當可觀的。”

  許多與陳志遠有過接觸的人都表示,生活中他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他的世界里只有音樂,又是一個非常NICE的人,周治平更是評價,“他幾乎是那個時代臺灣流行音樂的全部,一個人撐起了臺灣的流行音樂。”

  【往事】

  他編曲“多快好”,平日喜歡喝酒,最愛邏輯思辨

  與陳志遠並稱為“五陳”的陳耀川在接到記者電話時哽咽地表示,“我永遠也沒辦法與志遠公相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我學習接觸的東西。”陳耀川回憶,自己18歲左右的時候開始學習陳志遠的音樂作品,也正是因為對陳志遠的尊崇,才讓自己堅定音樂創作的夢想,甚至于一定要進飛碟唱片公司,“1994年飛碟年會的時候,我請陳大力帶我去跟他打了一個招呼,我們只說過兩三句話,當時他聽到我的名字說, 陳耀川,這個名字很響。 ”當年,陳耀川為劉德華量身定做的《忘情水》大紅,而這正是陳志遠對晚輩的一次肯定。陳耀川表示:“如果華語樂壇沒有他,就一定不會有我們,雖然他一定不會這樣想,他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但真的,華語樂壇沒有他,甚至根本不值得我們投身。曾經,臺灣所有夜場樂隊的大領班就是他,幾乎所有的歌曲都是他寫的。當時編曲沒有MIDI,都是寫下譜來,樂隊進錄音室看著譜彈,幾乎大部分的歌曲都是他編的。在他之後,沒有人能夠超越他。你聽《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不可能再有人把歌寫得那麼好了。前兩天我看老鷹樂隊的演唱會,然後就漸漸明白,為什麼志遠公出手的方式是那樣的。”

  陳耀川回憶,陳志遠的“多快好”可以做到一天寫完一天編完,“《跟著感覺走》,當時公司給他的樣本與後來他編出來的樣本是完全不同的,他就有這樣的本事,絕對不會用一個那首歌的音,但卻會編出經典之作。他的音樂中沒有任何功利性。”陳耀川表示,自己不敢與之並稱為“五陳”,之前因為覺得差距太遠,一直沒有親自登門求教這位前輩,但現在他很想告訴他,後輩正在努力,卻已經沒有機會了。

  令人悲痛的是,昨日也是另一位音樂大師楊明煌的忌日,1995年,楊明煌因車禍不幸去世。而曾經,兩人在生前共同合作過黃舒駿的首張專輯《馬不停蹄的憂傷》。黃舒駿曾回憶,當時的陳志遠正是樂壇大熱的金牌編曲人,他等了四個月,終于等到了這位大師。陳志遠用不可思議的速度編完了10首歌,甚至沒有跟黃舒駿、楊明煌討論編曲方向,但結果不得不讓人佩服,“大師就是大師。對我來說陳志遠老師就像是我的恩人。”黃舒駿透露,幾個月前曾探望過老師,當時他精神不錯,還喝了一點小酒。

  另一位與陳志遠有著忘年交之誼的黃磊昨日透露,在陳志遠辭世前三天,自己一直陪伴在他身邊,“我的心痛到無法言說。老師一生低調淡泊,幾乎很少與人交往。最後的幾天我一直守在他身邊,直到三天前我離開,我都仍祈求奇跡會降臨。我與老師忘年知交,高山流水。他是我這十年來的精神伴侶,常常把酒夜談,他最愛邏輯思辨,我有時逗他,有時思考,到最後二人一起找尋答案。老師帶給我精神的自由與思想的勇氣,如今我卻不知所措。他最後對我說 我有好多生 ,我忍住淚說 我知道 。我們有著許多生的緣,如今我不知所措,只有哭不出來的淚與痛。老師,我想念你,會天天想你。那天,在醫院,陳志遠老師的太太告訴我,老師寫完了那首《假如有一天我不在,樹在》。因為這是他的人生寫照。我相信,他在,一直在。我最後離開醫院時,心中想著這生離許是永別,我對他說你看我一眼,他無力地睜開眼,望著我,輕輕對我笑了一下,這是我腦中的最後一面。老師最愛酒,也最懂酒,今夜我們為他滿杯送行。”

  【緬懷】

  不僅是失去一個朋友

  吳奇隆(藝人):“一直以來他都是對音樂非常有想法的人,雖然我們工作上不會經常在一起,但一直很佩服他的音樂才華和對音樂的堅持,不僅是小虎隊時期,單飛後我的很多歌也是陳老師編的。這次不僅是失去了一個我們的朋友,對喜歡音樂的人來說,大家也少了音樂的寄托。”

  姜育恆(歌手):“記得農歷年前去他家討論歌曲時,看到他跟生命搏鬥那故作堅強又無助的身影時,心中還在感慨人的肉身怎麼會這麼脆弱?!離開時的念頭是,也許這一別可能是最後一面了。才不到兩個月,他真的就這樣離開我們了。陳志遠,我難受難過,想念你跟我鬥嘴、我跟你抬杠一起喝酒一起熬夜做音樂的日子,別了,老友,所有愛音樂的人都會感謝你並想念你的,好走。”

  樂評人說

  給很多歌手做衣服的人

  談及陳志遠生平,樂評人李皖稱其是隱形的作者,是在幕後給很多歌手做衣服的人,是臺灣流行音樂風格的定型人物。

  李皖表示:“陳志遠在校園民歌時期出道,此後又涉足流行樂,他將管弦樂、民樂和流行樂結合,創造了將古典音樂和中國音樂融為一體的風格,對于臺灣流行音樂的風格來說,他是定型的人物。後來40年間,這種配樂形式成為了臺灣流行音樂的定式,包括後來的屠穎和鐘興林等人都是在延續他的這種風格。陳志遠主要活躍在飛碟唱片和風華唱片,他就像是在幕後給很多藝人做衣服的人,像齊秦、王傑、蘇芮、姜育恆、黃鶯鶯和張雨生等人很大程度上都是他成就的,可以說陳志遠對編曲的影響力是壓倒性的。”

  李皖將陳志遠的音樂風格分為5個時期詳細進行了分析:“第一是民樂時期的典雅配樂;第二是齊秦、王傑、姜育恆、張雨生背後的以電子樂、民謠和搖滾融合在一起的樂風;第三是以電子樂為主的舞曲,最有代表性的是小虎隊的《東方快車》,陳志遠的配樂完全代表了整個歌曲的核心;第四種是輕音樂,就是把當時最流行的鄧麗君、鳳飛飛的歌變成器樂,民族小調;第五就是電影音樂和純音樂的作品,最出名的就是蘇芮的電影《搭錯車》的原聲音樂,這對臺灣音樂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此外像《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電影原聲和《橘子紅了》電視原聲也都出自他手。”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