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凡中孕育偉大——記徐州下水道四班班長陳秋燕

時間:2010-06-25 15:23   來源:光明日報

  陳秋燕,徐州市政工程養護管理所下水道四班的班長,憑著“寧可臟一人,換來萬人凈”的信念,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女職工、江蘇省優秀共産黨員等多項榮譽,並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熟悉她的人都説,每個獎章和稱號都是她用血汗凝結而成的。

  作為職工:苦活累活臟活搶著幹

  陳秋燕至今還記得第一次下井的日子,“到現在已經九年了。”

  1999年9月7日,在被調到下水道四班的第二天,陳秋燕就主動向班長請纓要求下井子。由於井子裏的雜物多,污水深,不一會兒,污水就越過用來隔水的皮衩,把陳秋燕的衣服都浸濕了。第一次下井的陳秋燕吐了,但是還堅持又連下了兩個井子。

  在下水道四班負責的轄區內,有條地處商業街的過街大溝,兩邊商店林立,飯店很多,溝裏的油、泥、糞、尿和蛆蟲混在一起,常常導致下水道堵塞。每次對這條溝進行清淤,陳秋燕都是第一個搶著下。在一次正常清淤中,陳秋燕沒有穿皮衩,只帶了扒子和锨就直接下井,用手一點一點把石塊和淤泥清理上來。她濺了一身的臟水,半身都是泥和蛆,“工作的時候,哪顧得上這些。”她告訴記者,壓力最大的時候,全班12人每天要從窨井裏挖出8噸雜物和污泥。有時,下水道比較窄,要求跪著作業,總會被井裏的竹籤、石塊等尖銳的東西劃傷。“這是我們的工作,一人臟換來萬人凈,我們都覺得很值。”

  陳秋燕做工作,講的是良心。她説:“該挖的下水道,少挖了一米,該掏的窨井,少掏了一個,我都會覺得良心上過不去,好像做了很大的虧心事。”徐州西半城32條道路輻射的10萬米下水管道、5000多座窨井,清淤、疏浚、維護以及夏季防汛排澇任務,都被她們處理得妥妥噹噹,即使在汛期雨水暴漲,轄區內也沒有發生過泄洪通道堵塞的情況。

  作為班長:以人格力量感染同事

  2003年9月,陳秋燕被四班職工全票推選為班長,之後最常挂在她嘴邊的話就是“説得多不如做得多”。

  徐州市政養護處黨委副書記丁建德説,2001年汛前準備期間,職工們分成早晚兩班輪流工作,陳秋燕卻總是兩班都到崗,白班下班後,晚班還要接著幹,付出兩份的辛勞卻只拿一份工資。此外,每逢外出開會或出差回來,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回家見見家人,而是回班裏看看大家的工作情況。在她的感染下,四班全體上下都以工作為重。用四班工會組長高念俠的話來説,就是“她的人格力量影響了一班人”。

  陳秋燕的管理理念是“班組即家庭”,她把班組的同事當成自己的親人看待。下水道四班的工具保管員黃艷的孩子發燒住院,陳秋燕和愛人得知後馬上前去探望。新來的年輕同事不熟悉電腦操作,她手把手地教。四班的職工都親切的稱她為“貼心的陳大姐”。此外,陳秋燕還帶頭參加徐州市委黨校的大專函授,鼓勵四班職工參加各種技能培訓和成人教育。

  為了讓同事有足夠的時間學習,每逢週一週三的上課時間,陳秋燕就主動多承擔工作任務,減輕他人負擔。現在四班職工人人掌握了電腦操作和駕駛技術,班組管理也實現了微機化。近年來,四班先後有8名職工獲得大專學歷,一名職工正在讀本科。

  作為黨員:積極回報社會

  陳秋燕不僅有著強烈的事業心,還有著深深的社會責任感。

  陳秋燕曾被評為徐州市優秀志願者,拿到了四百元獎金。她悄悄來到徐州市希望工程辦公室,將四百元獎金以及自己添的兩百元捐給了希望工程,卻對頒發給她的捐款證書反覆拒絕。幾年來,陳秋燕總共為需要幫助的人捐出了兩千多元。

  此外,陳秋燕還帶領四班全體職工進行“幫孤助殘,扶貧濟困”,每年通過自願捐款的形式資助兩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至今已資助12名貧困兒童。自2001年起,她帶領四班開始為社會福利院以及一些孤寡病殘的殘疾人進行義務服務。在她的帶動下,下水道四班職工還參加了造血幹細胞捐獻活動,成為光榮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兩年前,下水道四班又成立了優質服務隊,向社會開通服務熱線,為市民提供疏通下水道、化糞池服務,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歡迎。

  有一年臨近春節,一聽説社會福利院有兩幢樓的下水道堵塞,陳秋燕就立刻帶領著四班職工趕了過去,不顧寒冷,掏的掏、扒的扒,在工具無法使用的時候就用自己的雙手,但是誰也沒有一句抱怨。活幹完後,還自己掏錢買年貨,給福利院的老人、孩子們拜年。以後,逢年過節,陳秋燕都要帶領四班職工去社會福利院進行看望。(記者鄭晉鳴 通訊員唐嘉潞)

編輯:王艷榮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