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謠“鹽”事件看主流網絡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

時間:2011-08-22 14:49   來源:新華網

  突發事件具有極強的時效性、震撼性和不可預料性。一條微博,一篇帖子,就可能引起社會波動,甚至是社會危機。在此次搶鹽事件報道中,浙江在線新聞網站充分發揮了網絡媒體即時性、靈活性以及交互性三大傳播優勢,對引導社會輿論,消除受眾恐慌心理,平息事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發揮網絡媒體即時性,傳播客觀信息

  3月16日,浙江部分地區食鹽供應出現波動,寧海、諸暨等市縣出現群眾排隊搶購食鹽的現象,並有蔓延趨勢。浙江在線記者獲悉線索後,立即走訪了浙江省鹽務管理局,發布了《浙江完全有能力確保食鹽市場供應 價格不會上漲》一文,對當前浙江食鹽的供應情況和核輻射的相關知識做了客觀報道。針對微博上食鹽緊缺的謠言,浙江在線精心策劃了《浙江食鹽庫存充足 組織部長和副省長同網友微博上議民生》這一報道,讓領導和有關部門出來說話,對迅速消除公眾恐慌心理、平息事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浙江在線還充分利用品牌欄目《浙江即時報》這一新聞傳播平臺,通過編輯記者連線的方式,對浙江全省范圍內的食鹽供應等情況做了及時的滾動報道,讓受眾對事態發展有一個全局的了解。

  一係列突發事件提醒我們並反復證明,輿論宣傳必須提高信息發布的時效性,搶佔信息第一落點,第一時間發出正確的聲音,在受眾中形成先入為主的概念。相反,如果讓謠言佔領先機,澄清事實就會非常被動。在搶鹽風波中,浙江在線充分發揮了網絡媒體即時性的優勢,巧介入、早報道,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輿論引導效果。當時打進浙江在線報料電話來咨詢購鹽事宜的網友絡繹不絕,原創稿件猛增、專題訪問量達上百萬。

編輯:王新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