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整風贏一片叫好 尚難撼動隱性大鱷

時間:2011-08-22 14:3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近日,國家對於打擊非法網路公關頻出“重拳”:從四部委聯合整治行動,到全國100多家網站發出爭創“文明網站”的倡議;從全國範圍內關停55家非法網路公關網站,到魯花公關策劃總監網路惡意攻擊金龍魚被捕,聲勢浩大的“網路整風”贏得網民叫好聲一片。

  不過,不少業界人士認為,專項行動營造了氛圍,關閉網站敲響了警鐘,這些舉措看似轟轟烈烈,卻遠未觸及問題的源頭和根本,期待更為剛性的長效機制。

  55家網站被關網民叫好不看好

  在廣州知名網路推廣公司做品牌代理的鄺小姐,曾被打著維權旗號的“維權315”網站連續騷擾。鄺小姐説,自稱是“正義使者”的該網站人員告訴她,她所代理的客戶在網站上有很多投訴資訊,希望他們能從品牌維護的角度“做點工作”。

  鄺小姐最初把“正義使者”的行為理解成了善意提醒,她把這些資訊轉達給了客戶,希望客戶在産品升級上多花工夫。結果,“正義使者”的電話還是不斷打來,鄺小姐越來越不理解,她要求“正義使者”能通過網站告訴消費者,廠家接受直接投訴,安排免費現場測查,一定可以給出滿意答覆。

  然而,“正義使者”竟然做出了“不義之舉”:他把所謂客戶不實投訴的資訊寫成部落格發在網站上,還向媒體報料,以至於廠家不得不大筆花錢來“息事寧人”。

  這種明目張膽非法網路公關的網站何時才能消亡?這個一直讓鄺小姐納悶的問題現在有了答案。

  全國範圍內55家從事非法網路公關活動的網站被國家有關部門依法關閉,55家的名單也在社會上公開曝光,“維權315”赫然其上。

  經有關部門調查,這55家網站,有借刊載負面資訊進行敲詐勒索的所謂維權類網站,有聲稱代理刪除負面帖文的“刪帖公司”,有招募、推介“網路水軍”、“代理刷票”的“水軍網站”和“刷票公司”,有從事“網路炒作”的所謂“網路推手”。

  關閉從事非法網路公關的網站讓廣大網民感到大快人心。騰訊成都市網友“Hot”説,早就該關掉這些敲詐網站了,很多企業都有過受害的經歷。騰訊網民“好男人”則評論説,言論自由的權利究竟給了誰?非法謀取暴利的必須清除,如果從事非法活動但沒有被取締,就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設的要求。

  關了網站以後,非法網路公關行為能就此剷除嗎?有網民對此並不樂觀。搜狐網民認為,不能只是關閉網站了事,後續的行動要跟上,還應該在掌握違法證據的基礎上,嚴懲關鍵責任人。

  網站只是“小魚小蝦”,“隱性大鱷”是幕後公司

  上海社科院資訊研究所學者惠志斌説,近年來大量涌現的各類網路公關公司(網路推手)通過其不斷增長的議程設置能力和資訊技術手段改變和影響著整個網際網路輿情生態,使得網際網路呈現出一種“危態化”的傳播形態,嚴重影響了政府與社會的正常民意互動,對我國的網路管理形成現實威脅和嚴峻挑戰。因此,國家取締55家典型的非法網路公關網站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然而,類似這55家網站如此從事非法網路公關只是這一行業中的“小兒科”。在廣州長期從事網路公關的劉先生説,搞網站的只是“小魚小蝦”,這些人知道搞這一行有“油水”可撈,但又沒有行業或人脈渠道,只能在網站上招攬業務,“赤裸裸”地暴露自己。

  劉先生説,真正的網路公關是依託某些公關公司來做的,這些公司才是“大鱷”,它的客戶資源積累和水軍招募都不是通過網站聚集的,更多的是通過圈內人際渠道。而這種傳播的隱蔽性非常大,即便是抓到了“水軍”,也很難抓到幕後主使的“網路公關公司”。

  專家分析,關閉網站容易,是因為網站上留下了明顯的記錄和證據;而其他形式在整治上則存在溯源難、取證難、成本高、技術手段達不到等諸多難點。

  上海社科院新聞研究所博士王蔚表示,從事非法網路公關活動的網站肯定不止這55家,關鍵是如何擴大打擊的戰果。而目前,標準不夠細化導致界定合法和非法的界限模糊,不利於長久開展打擊行動。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學院院長李幸説,如果這些關停的違法網站把伺服器設到海外,關都關不住,風頭避過之後,很快就可以死灰複燃。網際網路監管就目前的技術手段還沒有辦法控制。

  此外,對於非法網路公關行為而言,查處的成本非常之高,要進行IP定位、資訊監察,分析起來難度大,要有專門的人和機構來做這樣的工作,還要有人舍得花錢去做。例如,魯花攻擊金龍魚之所以被查,是因為被攻擊的企業願意花高成本去幹這個事,一般的企業、個人恐怕支付不起鉅額的成本。

  凈化網路環境需完善法律和網民自律

  中國的網際網路在十幾年間迅速發展,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和豐富內容的同時,非法網路公關、虛假資訊、流氓軟體、網路暴力等非法活動危害著網路生態環境安全。

  前不久,針對網路上不文明的種種現象,新華網、中國網、人民網、新浪網、中國網路電視臺、騰訊網等全國百家網路發出《爭創“文明網站”倡議書》,倡議全國網站傳播網路先進文化,樹立網路道德風尚,提高網路服務品質。

  新疆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白麗認為,打擊非法網路公關等非法活動不能僅僅依靠有關部門的專項行動,更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參與。一方面,政府層面還需加強法制法規的建設,細化區分標準,並形成長效的工作機制,另一方面,網路媒體從業人員和普通網民也應該重視自身的責任。

  王蔚認為,網路媒體應該重視自身的引導作用,傳遞理性的聲音,而不是為了追求“注意力經濟”而傳播非合理、非理性的資訊,媒體的注意力被非法網路公關活動所誤導,長遠來看將損害網際網路行業的健康和長遠發展。

  5月,中國140家網站代表在北京簽署抵制非法網路公關行為自律公約,譴責非法網路公關行為。對此,新浪網民説:“很多水軍是通過QQ聯絡並安排工作的,期待在關閉網站後,能進一步加強對QQ、MSN等聊天工具的管理,不要使它們淪為骯髒的交易場。”

  騰訊網有關人士在接受“中國網事”記者採訪時表示,網站作為資訊發佈平臺,對打擊非法網路公關行為負有責任,“我們公司對非法網路公關行為採取‘零容忍’態度,一旦發現,會立刻採取措施對其行為進行制止。”

  王蔚説,作為普通網民也應該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培養獨立思考的意識,理性看待網路資訊,從而提高自身的甄別和利用網路資訊的能力。

  專家指出,從長期看,網際網路的基礎一定是法治和自律的結合,一定是政府與社會組織、私營機構以及廣大網民良性互動的治理模式。因此,網路監管部門應科學甄別眾多網站的類型,通過細化標準進行區別管理;相關部門還應積極通過立法和教育,儘快規範和引導網路民意的表達形式和途徑,實現全社會網路輿論空間的持續增長和網路輿論內容的日趨真實客觀。(記者鄭天虹 馬曉澄 曹志恒)

編輯:王新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