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頻頻失信凸顯監管失職問題

時間:2011-08-22 14:36   來源:人民日報

  僅僅在日式快餐“巨無霸”味千拉麵“骨湯門”後的幾天,另一快餐巨頭肯德基也被曝光:其銷售的高價豆漿由粉劑沖泡,原材料成本或不足1元。用粉劑勾兌幾成餐飲行業秘而不宣的“潛規則”。有網友提出疑問:國際知名大品牌為何在中國頻頻“失信”?消費領域這樣的“李鬼”還有多少?

  “道德血液”的嚴重缺失,使得當今中國社會誠信度與日俱下,當人們已習慣於一些小企業、小品牌的自甘墮落時,沒想到那些大品牌、洋品牌也見利忘義、迷失自我,所以, “骨湯門”、“豆漿門”肯定不會是終結之門。大品牌、洋品牌的“皇帝新裝”被層層扒掉後,人們吃驚地發現,眾人一直迷戀、迷信的一些大品牌、洋品牌,其“道德血液”原來同樣骯髒!

  三鹿乳業、錦湖輪胎、達芬奇家居……當這些著名品牌的醜聞陸續衝擊著消費者的耳膜時,人們由震驚到憤怒到質問:大品牌緣何敢頻頻“失信”?究其原因,有消費者盲目崇拜大品牌、洋品牌的習慣之縱容之因,也有整個社會誠信度下降、道德底線失守之因等,但最關鍵的是監管乏力、無力!目前,我們的食品安全監管陷入“媒體曝了光、監管才跟進”的怪圈,“骨湯門”、“豆漿門”無不如此。如果不是央視《每週品質報告》引爆達芬奇“造假門”,許多消費者至今還沉迷在這個天價“洋品牌”編造的奢華謊言裏。在過去的13年中,達芬奇家居為何能逃避所有監管暢行無阻?業內人士的話或許一語中的——“達芬奇實際處於監管真空狀態”。

  由於監管不力,加之相關法律法規缺失、配套處罰措施不完善,讓一些企業鑽了空子。由於企業違法成本低,處罰往往是九牛一毛,難以起到懲戒作用,使得一些大品牌、洋品牌自恃強勢而罔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甚至是有恃無恐地失信于社會。

  監管不力,當然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在很多地方,那些大品牌、洋品牌都是當地的重點企業、納稅大戶,都會受到地方上的特殊保護和照顧。於是,監管形同虛設,貓與老鼠“和平共處”,甚至,當違法者被媒體曝光了,有關部門還會出面庇護一下。當然,我們更不能排除一些執法機構“養魚執法”,從中漁利。

  大品牌失信,監管失職,兩者互為因果,導致惡性迴圈。面對監管的失職,如果沒有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那麼,“門”必然會層出不窮!(吳杭民)

編輯:王新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