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消除誤解,為新生代農民工正名

時間:2010-08-30 09:50   來源:新華網廣東頻道

  深圳市總工會近期向全社會發佈了《深圳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用詳細的數據和紮實的調研展示出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狀況和願望訴求。

  在城市化進程中的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其實是可愛、可敬的一代,他們由農民工轉化為産業工人的蛻變正推動著“中國製造”的轉型和成長。

  誤解一:新生代=耐力弱?

  2010年4月至6月,深圳市總工會委託深圳大學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聯合開展了“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狀況調查”專項課題研究。調查範圍涉及深圳六個行政區167家企業,以問卷調查和結構訪談的方式開展,以區域調查和産業工會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5311份,回收5110份,最後確定有效問卷5000份。

  由於“用工荒”的出現,新生代農民工群體逐漸浮出水面,成為具有爭議的一代。社會上流行著以“三高一低”來概括新生代農民工的特點:即受教育程度高、職業期望高、物質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但工作耐受能力低。

  但《調查報告》著重指出,新生代農民工仍然屬於吃苦耐勞型,收入和消費均低於老一代農民工,一半以上有儲蓄習慣,具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調查發現,新生代農民工月平均消費低於老一代。老一代月平均消費1317.2元,新生代農民工月平均消費1211.9元,新生代農民工在吃飯、房租水電、醫療費用開支上要低於老一代,而個人培訓、上網、日用品開支項目上要高於老一代。

  生於1981年的郭威威來到廣東打工已經10年,從身無分文流浪街頭到在廣東順德置業安居,從一線普工成長為世界500強企業寶鋼的倉庫主管,10年時間成就了一個農村男孩的城市夢,但唯一不變的是他的手機鈴聲《上海灘》。郭威威説,那是他的激情和闖蕩。

  郭威威的打工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在發展前景最好的時候因為他人的工作失誤被公司勸退,最落魄的時候他只剩下300元錢,一天買2個包子,中午1個、晚上1個,渴了就喝路邊的自來水。“當時沒覺得苦,只是一心想學技術,想留下來。到每個公司,我把能學的都學下來,滿腦子想的是怎樣才能比別人成長得更快,做得更多。”他説。

  長期研究農民工的社會學者、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認為,新生代農民工具有更開闊的視野,對自己、對未來充滿想像,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在社會的大環境中迅速成長,他們的成長軌跡正悄然改變“中國製造”的未來。

  誤解二:讀書多=就業易?

  新生代農民工生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這一代勞動者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根據廣東勞務工聚集地之一佛山市順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調查,在順德工作的30萬新生代農民工中,絕大多數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多半接受了初中、高中、中專教育,有部分甚至接受了大學教育,總體而言具有相當的文化知識。新生代農民工獲取知識、資訊的途徑多樣,熟悉網路運用,知識更新速度快。

  雖然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較高,但從事基層工作的比例高於老一代。《調查報告》指出,老一代從事普工或者服務員的有34.8%,而新生代從事普工和服務員的佔52.4%,技術人員有14.9%,辦公室文員有10.4%,從事生産線管理人員的有8.1%,從事部門經理以上的有5.8%。老一代從事管理類工作的比例要高於新生代,這説明新生代面臨著更為緊張的就業環境。

  來自湖北襄樊的郭威峰今年26歲,在順德一家企業從事倉庫管理工作。短短3個月內,他改進了倉庫管理的操作流程,將倉庫數據管理從50%提高到100%。“我為廠裏創造了效益,它應該會肯定我的,但結果不是,因為我年輕沒資歷,所以競聘時落選了。”郭威峰説。

  認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郭威峰毅然辭職,做起了啤酒銷售代理,但新的職業並沒有給他帶來期望的認可。“這個行業根本不看學歷和知識,它需要強大的人脈和溝通能力,老的業務員幾乎把市場都瓜分完了,開拓新的領域有很大的困難。”他説。

  對此,劉開明認為,新生代農民工無論在職業還是社會生活中都具有向上流動的實力和渴望,但是目前我們的社會生産和管理模式相對滯後,沒有給予他們空間和土壤,大部分行業依然維持廉價生産的模式,使得新生代農民工仍然只能像父輩那樣靠出賣體力和加班來掙錢,這無疑給他們帶來困惑和迷茫。

  誤解三:當老闆=創業夢?

  《調查報告》發現,新生代農民工打工的目的,第一是出來闖一番事業,第二是提高收入。他們是抱著幹事業、開眼界的理想進入城市,他們打工的目的兼有經濟型和發展型。

  新生代農民工有著濃厚的創業意識,38.2%的新生代農民工希望在未來一年中能夠創業當老闆,在所需的培訓內容中,55.9%的新生代農民工希望獲得創業知識培訓。

  迷戀網遊的90後農民工郭宏群花了兩個月工資買了最新款的iphone手機,儘管他每個月的工資只有2000多元,但是被廣告中稱可以裝10萬個應用軟體的功能所吸引,他還是不惜下血本。

  “投資自己永遠不嫌多。玩網遊讓我對電腦的硬體和軟體都十分熟悉,比廠裏請來的人都厲害,所以我打算明年就回家創業,我有出色的電腦技術,現在也磨煉得是時候了。”郭宏群説。

  劉開明認為,新生代與老一代的創業思路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老一代的創業設計多是開小飯館和小雜貨舖,並沒有長遠的規劃。但是新生代擁有技術,學習了企業管理,他們創業有更高遠的目標,他們中相當一部分具有運作項目的實力和能力,事實上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但是,劉開明指出,很多新生代農民工對未來的道路仍然是模糊的,衝動的個性容易導致他們走彎路,這也是新生代農民工流動性強的一個因素。對此,企業應重視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能力建設,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優勢,這對企業和勞動者本身都是一件雙贏的事。(記者 黃浩苑)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馮存健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