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評論:“十二五”産業戰略轉型前瞻

時間:2010-10-13 17:10   來源:中國投資

  “融合、創新、綠色、開放、安全”

  中國産業正處在由“快速壯大”向“科學發展”邁進的戰略轉型期,而“融合、創新、綠色、開放、安全”是這一産業體系應有之義

  “十二五”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最終將如何“定調”尚不明朗;不過可以明確的是,“十二五”規劃將成為中國全面推動産業戰略轉型的規劃。

  儘管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中國已經編制出了11個“五年規劃”,其重大意義不言而喻,不過,由於“十二五”規劃期被普遍認為是中國二次轉型的開端期,其規劃制定也引起了特別的關注與熱議。

  中國的第一次轉型是改革開放,所謂的第二次轉型是以“發展方式轉變”為核心的轉型。過去,中國的産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傳統的産業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中國産業正處在由傳統發展模式向科學發展邁進的戰略轉型期,而“十二五”時期正是這個轉型的關鍵階段,因此,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學術界、産業界,均對此次規劃編制給予了高度重視。

  正如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向國務院報送的一份研究報告(以下簡稱中咨報告)所指出的,中國産業正處在由“快速壯大”向“科學發展”邁進的戰略轉型期,未來5年,中國應努力構建“融合、創新、綠色、開放、安全”的産業體系,以實現産業的真正壯大。

  “十二五”——轉捩點

  2010年8月,一條新聞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中國第二季度GDP總量一舉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但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均對此新聞反響平平。有評論認為,僅從增長指標和數字來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從科學發展、轉換經濟發展模式方面來衡量,中國距離世界第二還很遠。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意味著中國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折期。

  正如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的,隨著“十二五”時期中國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轉型的各項基礎條件已經具備,在這個關鍵階段,選擇科學正確的發展方式,建立完善的體制、機制,就能抓住機遇,使經濟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否則,中國就有可能停滯不前,甚至進入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未來5年將成為中國産業發展突破資源環境制約、實現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選擇産業發展戰略與對策,將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走向起到重要的作用。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的《“十二五”時期投資規模與重點研究》課題報告指出,“十二五”時期,全球都處於危機後的再平衡期,歐美政府普遍開始了“重啟工業化”,在過去的20多年間,這些國家的工業産出佔全球份額的下降,令他們再次決心扭轉這一趨勢,這無疑將在某種程度上形成對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水準上升勢頭的抑制。與此同時,中國的工業産出比重已經達到了極限,工業化品質的提升之路還很漫長。如果再加上國際社會通過名義匯率調整和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提出更苛刻的要求與約束,“十二五”期間,中國産業發展面臨的環境將具有相當的挑戰性。

  中咨報告也對此予以了分析,報告認為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引發國際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各種結構性、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凸顯,使中國産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産業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為此,中咨報告建議,“十二五”期間,中國産業戰略轉型需要明確方向,而這個方向可以概括為“融合、創新、綠色、開放、安全”。該報告認為,當前産業發展已經顯現出非常明顯的交叉與融合的特徵,必須重視這個趨勢,因此,將中國的重要産業領域劃分為基礎工業、裝備製造業、交通、戰略新興産業、生態産業與農業6大領域,並提出,在這6大領域的發展中,需著重于自主創新、節能環保,與此同時,應改變過去重點在國內佈局的思路,而應站在全球資源的角度上進行佈局,保障産業安全。

編輯:馮存健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