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永昌鎮成立 北川新縣城現雛形

時間:2010-02-01 14:09   來源:成都晚報

  北川新縣城所在地永昌鎮昨日舉行大會,永昌鎮黨委、政府正式掛牌。作為“512”特大地震後唯一整體異地搬遷的新縣城駐地,新北川已經在永昌鎮初現雛形。今年國慶前,一座現代羌族文化生態園林城將在這裡崛地而起。

  3600余名受災群眾5月住新居

  昨日早上雖然大霧瀰漫,但永昌鎮安居房工地上,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記者看到,小區內157幢6層高小樓房已全部封頂,水、電等設施安裝也基本完成。“現在只剩門窗安裝了。”山東援建北川工作指揮部新縣城組副組長單軍告訴記者,再把小區公共場地修整好、公共設施安裝好,3月底這40萬平方米的首批安居房裝修就能全部完成,5月12日前,3600余名受災群眾就可入住。山東援建北川的安居房、河道、網管、公共服務設施等項目,也將在9月30日前全部完成,人們可以在新縣城歡慶國慶。

  “北川新縣城永昌鎮將建成城建工程的標誌、抗震精神的標誌和文化遺産的標誌。”北川縣委常委、副縣長賀旺告訴記者,新縣城還規劃了安昌河河谷生態廊道、永昌河觀景帶、羌族特色商業街、抗震紀念園。今年接納北川老縣城等地受災群眾後,永昌鎮人口將達4萬。

  人們就在新縣城創業就業

  新成立的永昌鎮負責管理常樂、紅岩、順義、紅旗、溫泉、東魚等6個村。昨日不少村民早早來到慶典會場上,“地震中我們村有40%的房屋全倒塌,30%的房屋嚴重受損。”紅旗村是永昌鎮在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村,村主任賀龍進告訴記者,現在村民們過度租住在黃土鎮上。村民們以前主要靠務農和外出打工為生,去年許多村民從外地回來參加政府組織的免費培訓,學習羌繡、建築、焊工、電工、電子等技能,準備今後在新縣城創業就業。30多歲的謝清華離異後,獨自一人在外做零雜工,去年她回來參加羌繡培訓,前幾天剛把一副繡好的“家和萬事興”賣了幾百元。“以後準備繡羌繡,拿到商業街去賣。”學會一門技術活,謝清華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據了解,即將建成的北川—山東工業園已有24家企業簽約入園,包括建材、食品蔬菜、紡織等行業,總投資約14億元。記者 田莉 攝影 張磊

  永昌鎮的由來

  “5.12”地震中,北川老縣城被夷為平地,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再造一個新北川”。

  ●2008年5月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項目組在李曉江院長帶領下,經過20多天的實地考察和論證,專家組把北川重建地點初步選在綿陽市安縣的板凳橋。

  ●2008年7月21日 北川羌族自治縣設立黃土臨時辦事處,代管常樂等6個村60個村民小組。

  ●2008年11月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查通過了北川羌族自治縣新縣城選址,新址定於安昌鎮以東約兩公里處。

  ●2008年12月 胡錦濤主席在四川慰問災區群眾時,為北川新縣城取名為“永昌”。

  ●2009年2月 民政部《關於四川省調整北川羌族自治縣行政區劃的批復》,將安縣的安昌鎮、永安鎮、黃土鎮的常樂等6個村劃歸北川羌族自治縣管轄。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曲山鎮遷至安昌鎮。

  ●2009年4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北川羌族自治縣和安縣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將常樂等6個村劃歸安昌鎮管轄。

  ●2009年11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北川羌族自治縣設立永昌鎮的批復》,同意將安昌鎮的常樂等6個村所轄行政區域析出,設立永昌鎮,永昌鎮人民政府駐紅旗村。(田莉)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