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俄羅斯-俄學生歡迎中國地震災區孩子

時間:2008-07-18 15:2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7月17日電 通訊:“歡迎來到俄羅斯”——俄學生歡迎赴俄療養的中國地震災區孩子

  當地時間17日下午,從北京乘國航包機直飛俄羅斯進行療養的91名四川地震災區中小學生抵達俄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這些孩子走下飛機舷梯時,前往機場迎接的俄羅斯近百名學生高呼“歡迎來到俄羅斯”。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行政長官謝爾蓋達爾金、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劉古昌、俄地方官員以及中國駐哈巴羅夫斯克總領館外交官前往機場迎接。在機場,一對俄羅斯男女青年向療養團團長楊貴仁送上象徵迎接貴客的麵包和鹽。

  7月17日,俄羅斯學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歡迎災區小朋友。當日,赴俄羅斯療養的364名四川地震災區中小學生從北京、成都兩地抵達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其中91名在北京首都機場乘坐國航包機的學生首批到達。療養團的所有成員將入住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海洋”全俄兒童中心,開始為期20天的療養。 新華社記者鄭悅攝

  身著橙色和藍色T恤衫、手中揮舞中俄兩國小國旗的俄羅斯學生夾道歡迎中國學生,不停地熱情呼喊“歡迎來到俄羅斯”。

  穿著藏族、羌族等少數民族服裝的中國學生特別惹眼。10多名俄羅斯攝影及攝像記者紛紛將鏡頭對準他們,並不時攔住他們採訪。

  達爾金在機場向媒體表示,俄濱海邊疆區已經創造了良好條件,讓中國地震災區的孩子得到很好的休息並恢復健康。

  迎接中國學生的大巴車在俄羅斯交警的引導下抵達位於海邊的“海洋”兒童中心。在中心大樓,上有用俄語和漢語寫著“歡迎來到俄羅斯”、“俄中永遠是朋友”、“四川,我們與你同在”等字樣的條幅格外顯眼。俄方邀請的10多名擔任翻譯的志願者身穿印有“中俄友誼萬歲”的T恤衫,同在此療養的俄羅斯學生一起列隊歡迎中國學生。

 

  7月17日,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災區中小學生在享用她們抵達俄羅斯後的第一頓美餐。當日,赴俄羅斯療養的364名四川地震災區中小學生從北京、成都兩地抵達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其中91名在北京首都機場乘坐國航包機的學生首批到達。療養團的所有成員將入住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海洋”全俄兒童中心,開始為期20天的療養。 新華社記者鄭悅攝

  “海洋”兒童中心建於1983年,是目前俄羅斯最大的兒童療養中心,也是俄遠東地區唯一有能力接待外國兒童療養的機構,每年都接待大量外國兒童到此療養。

  為了迎接四川地震災區學生的到來,“海洋”兒童中心特地在教室、活動室外面貼上了用漢語寫就的標誌。兒童中心內部很多地方都貼著包含中國元素的照片,比如姚明、易建聯、劉翔等中國運動員的照片,為的是讓孩子們不感到陌生。北京奧運福娃的照片和紀念品也隨處可見。在影視廳外面的墻壁上,中國大熊貓、俄羅斯北極熊、故宮、克里姆林宮以及中俄兩國領導人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營造了中俄友好的濃郁氣氛。

 
  當地時間下午3點多鐘,“海洋”兒童中心為首批抵達的地震災區學生精心準備了餐點,包括俄式烤肉、米飯、麵包和湯。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説,為了讓地震災區的孩子能夠吃上可口的飯食,他們還特地聘請了中國廚師。

  來自四川綿竹九龍中心小學的袁利同學説,俄式烤肉很香。袁利説,雖然對俄式伙食還不是很習慣,但相信自己很快會適應的。

  據悉,為了讓中國學生更好地療養並了解俄羅斯,兒童中心特地邀請了110名來自俄羅斯農村的學生在此療養,他們將與中國學生一起參加文化、體育和藝術活動。

  療養團團長楊貴仁介紹説,療養的中國學生將在此學習外語,同時也教俄羅斯學生學習漢語,並一起做各種遊戲。希望他們通過參與集體活動,淡忘地震所帶來的痛苦;通過體育鍛鍊增強體質、放鬆心情;通過與俄羅斯學生的互動,調整心理狀態,為新學年做好準備。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