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療養善舉 友誼接力

時間:2008-07-18 15:1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18日電 (新華國際時評)療養善舉 友誼接力

  1000多名汶川地震災區的孩子正分批前往俄羅斯療養,進一步恢復身心健康。近20天時間裏,孩子們將在全新的環境裏體驗別樣的風情和溫暖,感受別樣的支援和關懷。

  據了解,這是俄方真誠的回報舉動。2004年9月1日,俄羅斯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發生震驚世界的劫持學生人質恐怖事件。事件平息後,中國邀請部分受傷兒童到中國接受康復治療,效果顯著。今年中國汶川發生地震,俄方迅速向中方提供寶貴支援。俄總統梅德韋傑夫5月訪華期間,又邀請地震災區一些中小學生到俄羅斯療養、康復。

  天災人禍中,孩子們蒙受的創傷最難平復,最需要人們付出特別的關愛,幫助他們走出災難陰影,勇敢邁步人生。俄羅斯人質事件中的孩子來中國康復,中國地震災區的孩子去俄羅斯療養,就是出於這樣的深切關愛。

  這些孩子療養後返回家鄉,會帶回什麼呢?

  他們會將異域美麗的風景和一張張笑臉留在腦海裏,會對未來人生有更大的信心,對人類社會有更多的感恩。這段美好記憶不會磨滅,將化作友誼,伴他們一路成長。

  對兩國友誼懷有美好記憶的,不光是這些孩子。過去一個世紀,兩國人民往來頻繁,在相互交往的歷史上留下豐富而深刻的印記,流傳著無數感人的故事。至今,兩國國土上還留存著不少舊跡,記載了兩國人民並肩生活、學習、戰鬥的經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三套車》《半個月亮爬上來》《大路歌》等歌曲仍在兩國大地傳唱。

  友誼需要悉心培植,而萌于生活、植於心中的友誼是最深厚的。作為歐亞大陸上兩個國土面積最大的鄰居,中俄交往歷經風雨,而人民之間的世代友好,成為雙方友誼的堅固基石。

  俄羅斯前外長伊萬諾夫曾用松竹相依來描繪俄中世代友好。他説,要保證兩國友誼後繼有人,要努力建設“俄中友好接力棒工程”。這樣,今天種下的幼苗才會像松樹一樣巍然屹立,像竹子一樣牢牢紮根。

  這種期待已經付諸行動。前往俄羅斯療養的1000多名中國孩子,還有往來于兩國文化、教育、經貿領域的年輕人,他們在生活、學習中結交朋友,交流情感,成為中俄友誼充滿活力的使者。

  療養善舉,友誼接力。兩國人民的愛心,如潺潺清泉,澆灌中俄友誼之樹,代代花開。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