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抗震救災精神 堅持正確文藝創作方向

時間:2008-07-16 15:30   來源:人民網

  人民日報北京7月15日電  (記者徐馨)7月15日,中宣部在京召開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堅持正確文藝創作方向座談會。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進行體驗生活和慰問演出的王海鸰、李咏、徐坤、黃定山、關峽、譚晶、孫毅、黃宏、王松、茍嬋嬋、鞏漢林、鬱鈞劍、張保和等13位文藝工作者代表先後發言。大家圍繞弘揚抗震救災精神,走與時代、與人民相結合的創作道路,暢談體會,交流經驗。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團結奮鬥,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偉大鬥爭,取得了重大階段性勝利。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行動,紛紛以各種形式支援抗震救災。根據黨中央的部署,成功舉辦了“《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現場共募得善款15.14億元,在全社會産生巨大反響;成功推出“《向祖國報告》——迎‘七一’暨抗震救災文藝晚會”,形象化、全景式地詮釋了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謳歌了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和英雄的中國人民,用藝術的形式向黨的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特別是5月底到7月中旬,廣大文藝工作者們響應中央的號召,積極參加中宣部和文化部、廣電總局、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組織的14支體驗生活和慰問演出小分隊,深入災區鄉鎮、學校、社區、部隊駐地和受災群眾安置點采風和演出,慰問受災各族群眾、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公安幹警、衛生防疫和醫療救護人員及志願者,創作作品178個,演出79場,觀眾78萬多人,帶去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充分發揮了文藝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鼓舞士氣、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的積極作用。

  與會同志認為,抗震救災中文藝工作的經驗,深刻地啟示我們,儘管今天傳播手段異常發達,各種資訊十分豐富,但還是代替不了作家藝術家親身感受生活,代替不了大家從火熱的現實生活中捕捉素材和補充創作營養。文藝工作者只有深深植根於時代生活沃土,深入到改革開放的第一線,深入到經濟建設的最前沿,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才能獲得深刻的人生感悟,産生感人的作品。

  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牢固樹立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確立人民群眾在文藝創作、文藝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把人民群眾創造美好新生活的生動實踐作為文藝表現的主要內容,濃墨重彩地表現各行各業的傑出人物和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熱情謳歌人民群眾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貢獻,鼓舞全體人民為創造美好未來而奮鬥。

  大家一致表示,當代文藝工作者要始終肩負起崇高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在這場氣壯山河的鬥爭中,作家沒有缺席,藝術家沒有缺席。今天,災難已經過去,災區重建的工作還在繼續,迫切需要作家藝術家繼續深入挖掘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記錄那些閃耀著人性光彩的動人故事,用多姿多彩的藝術形式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用底蘊厚重、藝術精湛的作品為時代寫史、為人民立傳,把中國人民的偉大形象展現於世界,把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給子孫後代。

  參加赴地震災區采風和慰問演出的近百名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參加會議。中宣部副部長歐陽堅出席會議並講話,文化部、廣電總局、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