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碉樓與村寨搶救保護工程正式開工

時間:2008-07-17 15:19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7月17日電 據阿壩州政府網站消息,7月1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四川省政府在理縣桃坪羌寨舉行“羌族碉樓與村寨搶救保護工程開工儀式”。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省政府副秘書長陳保明在開工儀式上講話,政府副州長劉文芝在開工儀式上致辭。國家財政部及省財政廳、文化廳、文物局、旅遊局,州人大常委會主任王福耀、理縣縣委、政府等有關方面和部門的負責人出席儀式。

  單霽翔局長在講話指出:“搶救保護羌族文化遺産,是災後重建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挽留羌族這個古老民族的記憶、維護我國文化的多樣性,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12”汶川特大地震,羌族碉樓與村寨中的理縣桃坪羌寨、汶川黃土碉樓、茂縣黑虎羌寨與碉樓等均嚴重受損。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羌族文化保護工作,多次作出要儘快搶救修復羌族文化遺産的批示。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精神,保證“羌族碉樓與村寨搶救保護工程”的順利進行,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赴“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地區的汶川、茂縣、理縣等地進行現場勘察,按照預設方案部署開工前的準備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以及文化部《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在國家文物保護工程甲級(一級)資質單位中,按照技術力量強、以往業績優良、在羌族地區施工經驗豐富的原則,評選確定了該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隊伍,論證通過了有關清理搶險方案和施工方案,對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出了應對措施。

  承擔本次修復設計任務的專家團隊十分尊重羌族的古老文化,對桃坪羌寨的受損情況進行詳細評估,並且認真研究了羌族碉樓碉房的營造技藝,制定了科學的設計方案,宗旨是既要妥善修復受損的文物建築,同時也要培養當地的維修隊伍和人才,使羌族傳統建築文化得到保護與傳承。為確保工程順利實施,國家文物局本著“依法合規、特事特辦、嚴格管理、保證品質”的原則,建立國家、四川省、阿壩州三級領導協調和專業諮詢機制,履行審查報批程式,頒布實施專項管理辦法,加強對工程的監督、驗收和審計,目的是要使羌族碉樓與村寨搶救保護工程成為災後少數民族地區文化遺産搶救保護的典範工程,成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優良工程。

  工期預計二至三年的羌族碉樓與村寨搶救保護工程,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後少數民族地區啟動的第一個文物搶救保護工程,意義重大。通過搶救修復這些受損文化遺産,不僅可以更好地保持四川羌族地區的歷史特點和文化傳統、更加堅定羌民族重建美好家園的信心,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全面恢復與發展,而且也可以更有力地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的崇高信念,以及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抗震救災、力爭實現災區經濟、社會、文化全面、均衡恢復與發展的堅強決心。

  阿壩州政府副州長劉文芝代表阿壩州向關心、幫助、支援民族文化遺産搶救保護工作的領導、專家和建設者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她希望“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按工程總體進度目標要求,高效率、高品質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要求州、縣有關部門切實履行職能,全力以赴配合做好各項工作,確保藏羌碉樓搶救保護工程的順利實施。”

  國家文物局一行還深入松潘古城,茂縣黑虎鷹嘴河羌寨碉群、羌族博物館,汶川布瓦黃土碉群及姜維城遺址,理縣甘堡藏寨,馬爾康縣卓克基土司官寨、直波雕群等地考察羌族文化遺産工作,察看了羌族碉樓與村寨損毀情況。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