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抗震救災: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

時間:2008-07-30 11:0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7月29日電  “5.12”特大地震襲來之時,正值四川省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試點工作的關鍵時刻,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災難,各試點單位及廣大黨員幹部迅速調整工作思路,積極投身抗震救災,用實際行動作出了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最深刻、最生動的詮釋——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群眾生命高於一切,動員一切力量,利用一切資源在第一時間向災區匯聚,民生的份量在這裡得到最高度的重視

  第一時間!5月12日15時,震後僅僅半個小時,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冒著余震和飛落的砂石向震中汶川挺進。越野車上,劉奇葆一連發出7條指示,核心:救人!

  第一速度!省長蔣巨峰迅即乘直升機趕赴震中災區;道路中斷、空中受阻,省領導兵分三路:一批分赴6大重災區,一批趕到設在都江堰的前線指揮部,一批留守成都。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各試點單位迅速形成有力的指揮和救援體系。震後1小時,第一批由試點單位組織的搶險救援隊已經趕到重災區都江堰;震後10分鐘,由試點單位組織的二線保障組已經全部到位,24小時值班確保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運轉。為充分發揮學習實踐成效,省人大迅速啟動“我為災區作貢獻”活動。省政協把抗震救災作為深化試點工作中心任務,一切服從抗震救災,一切服務抗震救災。地震後僅僅幾分鐘,省公安廳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情報資訊組、治安防控組、應急保障組等7個小組相繼到位。幾小時後,消防、交警、治安等大批警力緊急集結開赴災區。

   5月12日下午,由省衛生廳組織的首批28支、90余人的醫療、疾控隊伍和28台救護車,攜帶相關急救藥品、器械迅速趕赴汶川、德陽、什邡、綿竹、北川等地。

  地震發生當日,省交通廳公路運輸管理局黨委以最快的速度現場調集37輛客車,連夜將800多名武警官兵送往都江堰重災區,3天內,局黨委調集上千輛客車,運送3萬多名部隊官兵和醫療救護人員趕赴各災區,有力保障了各種救援工作的需要。

  據統計,地震發生後,省直各試點單位共組織6100多支黨員服務隊,2.3萬餘名黨員幹部活躍在抗震救災各條戰線。

  堅持科學發展的目的是構建和諧社會,加快災後過渡安置,積極進行生産自救,統籌協調災後重建,科學發展觀在這裡有了最生動的實踐

  特大地震使山川易貌、家園不再,恢復重建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剛剛結束的四川省委九屆五次全會明確提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學規劃為前提,以優先解決民生問題為基點,以住房重建、設施重建、産業重建、城鎮重建、生態重建為重點,通過更高水準的建設、更高起點的發展,建設人民安居樂業、城鄉共同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家園。

  1000多萬災區群眾無家可歸,僅僅靠帳篷,在一些海拔較高的地方過冬成為一大難題。省委、省政府確定,力爭在8月上旬讓受災群眾住進過渡性安置房,保證群眾安全過冬。牽頭承擔任務的省建設廳領導成員分片包乾,除了值班的人員,各處室全員動員。抓進度,抓品質,抓配套,抓環境,抓入住……截至7月中旬,全省累計建成過渡性安置房169.9786萬套。

  地震使全省21條高速公路、15條幹線、2756條農村公路嚴重受損,損毀里程超過2萬公里。生命之路告急!省交通廳吹響重建集結號,不到兩個月時間,全省已搶通8條3328公里通往極重災區的幹線公路,254個不通公路的鄉鎮已經搶通249個,佔98%。

  為科學規劃災後重建,省發改委派出6批次21個專家組冒著烈日酷暑趕赴6個重災市(州)21個縣(區),進一步細化災後重建階段目標、重點領域和組織、資金、技術、要素等具體措施。災後一個月,交通建設第一批11個項目,總投資300多億元的建設規劃上報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

  各試點單位打破慣例,跨區域、行業整合資源,用快捷、優質的服務,幫助災區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産生活秩序。省民政廳及早部署災區孤兒、孤老、孤殘及其他受災群眾救助和轉移安置工作,使臨時安置迅速到位,長久安置全面規劃。災區群眾渴望就業,團省委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政策支援和金融系統小額貸款項目支援;省人事、勞動保障、就業等部門聯手打造災區群眾崗前技能培訓和就業援助,協調樂山、遂寧、攀枝花等地非公有制企業開展“情係災區、助推發展”等活動,為災區群眾提供2.5萬多個就業崗位。災區企業亟待恢復,省國資委、省經委整合部門資源,出臺優惠政策,6月初以來,全省50多個重大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總投資1000多億元……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關鍵在幹部,危難時刻,各試點單位黨員幹部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熱血和汗水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5月12日地震襲來,省水利廳建設與管理處黨支部書記、處長梁軍最關注的是紫坪鋪水庫的安危。13日一大早,梁軍帶領5位技術專家組成敢死隊,冒著飛石,徒步下到深達140多米的泄洪洞,在齊腰深的水裏摸索著檢查洞內施工縫、伸縮縫是否完好。

  “泄洪洞沒有震損,可以泄洪!”梁軍斬釘截鐵地回答,成為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向社會發佈紫坪鋪水庫大壩結構安全、泄流安全的重要依據。

  在生與死的考驗中,他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5月16日,省林業廳臥龍特別行政區森林公安局副局長王剛在執行救災物資卸載警戒任務中,因搶救一名可能被直升機螺旋槳擊中的同志,不幸被直升機尾翼擊中,壯烈犧牲。

  地震發生後,省食品藥品檢驗所全體黨員幹部、技術骨幹迅速組成“黨員快速檢驗隊”紮根成都雙流機場,每天工作超過19個小時,築起一道查處藥害事故發生的“紅色安全閥”。

  “我們不走!”增援成都-雅安-小金-馬爾康-汶川救援通道的省交警總隊黨員突擊隊10名交通民警,在連續工作10余天即將輪換返家時再次集體向省公安廳遞交請戰書。

  在地震中,災區基層幹部傷亡慘重,省委組織部從省級機關選派79名黨員骨幹,從各單位選派100名優秀專業技術幹部到災區幫助工作。省交通廳何念昭上午接到通知,下午就提著行李趕到災區投入搶路保交通大會戰。省財政廳陳剛任一到任,就及時聯繫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接收安置100戶受災群眾,協調四川新立新進出口公司出資150萬元為災區新建了一所農民工子女寄宿學校。

  特別講大局、特別講付出、特別講實幹、特別講紀律。抗震救災的重大考驗中,四川省各試點單位黨員幹部用熱血和汗水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