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記全國抗震救災模範吳殿華

時間:2011-02-06 15:09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他,一名藝精德馨的“紅色”醫生,真情灑患者,用自己身上割下的八塊皮膚、取出的五片鮮骨,及時挽救了兩位病人的生命;

  他,一位年逾古稀的離休老人,餘熱獻社會,離休不離崗,依託自辦醫院建起老年公寓,探索出農村養老新路子;

  他,一個聞名全國的抗震模範,大愛係災區,扶危濟困彰顯至仁心,受到了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吳殿華同志,現任冀州市職工醫院院長,先後取得了12項科研成果,開創了40項國內外先進醫療技術,參加了邢臺、唐山、汶川、玉樹、舟曲等災區救援行動,被譽為“紅色醫生”、“大愛仁醫”。199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院長,196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出席了全國群英會,受到劉少奇副主席、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8年被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範。

  “骨肉親情”——無私奉獻鑄醫魂

  “作為黨員,作為醫生,搶救病人不需要動員令。”從醫60年,吳殿華把病人看成親人,再苦再累他也不覺得;從醫60年,吳殿華總是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為病人不顧一切。1961年, 時任外科主任的他,接收了一位腰椎及膝關節結核病患者孔秀玲,兩年多不能下床,“要想徹底治愈這個病人,唯一的辦法就是施行病灶清除和植骨固定手術。”孔秀玲只有一個患精神病的丈夫和兩個年幼的孩子。思來想去,最終,他決定親自獻骨。手術那天,他從自己右側髂骨上取下大小五塊鮮骨後,只是儘快將傷口作了簡單包紮,便迅速地將鮮骨移植到孔秀玲的身上,手術做得很順利,他卻全然不知自己腿上的鮮血已染紅了繃帶……孔秀玲康復出院時激動地説:“俺和吳大夫是骨肉親,他給了俺第二次生命,他是俺的救命恩人!”同樣讓人敬佩的是, 1960年,患者劉孟戀在勞動時被鍘草機的皮帶所傷,不僅失去右手,半截胳膊的皮膚也被勒掉了。為了保住劉孟戀的胳膊,他親自擔任手術醫生,用刀子代替起皮機,割下自己大腿的8塊皮膚為劉孟戀做移植。手術成功了,他的血流了一腿,劉孟戀感激的淚水浸濕了枕巾……

  興辦老年公寓——發揮餘熱志益堅

  “我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要為患者多做一點事情。”從跨入衛生行業的那一天起,吳殿華就許下了這樣的諾言。1998年9月,他從市醫院院長崗位退下後,本可輕閒一些,但沒幾天就又忙碌起來了,貸款創建了冀州市職工醫院,經過近十多年的努力,醫院從最初的七間小平房發展到目前3500平方米的門診病房大樓,門診年總量達到20萬人次,住院1.5萬人次,成為深受百姓稱讚的平民醫院。為幫助農村貧困患者,他親自製訂了扶貧計劃,設立扶貧病房,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貧困戶和下崗職工實行特殊優惠,住院費減免20%,外地農民工來醫院就診,每人平均門診費用控制在35元以內,住院和小手術費用不到全省平均費用的一半。午村鎮一位腦出血患者,平時僅靠殘疾兒子維持生活,就醫時家屬只帶著150元錢。了解情況後,他當即決定免除全部醫療費用,及時給患者做CT檢查,並安排住院治療。2004年,他又依託職工醫院辦起了面向弱勢群體的康樂老年公寓,為老人們設計了科學的每日食譜和保健計劃,定期為他們體檢,免費提供鐳射治療。目前有來自衡水、滄州、北京、四川等地的50多位老人入住。每年春節,都有30多位老人不願回家,高高興興留在公寓過年。老人們提到公寓時,無不露出感激與信賴的笑容,“人上了年紀,就免不了有個大病小病的,在這裡住著,出門就是醫院,看病方便;還定期為我們檢查身體、做醫療保健,心裏踏實。”

  災情就是命令——妙手仁心播大愛

  “哪有困難就上哪兒去,哪的群眾最需要就到哪兒去。”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親身參與過邢臺、唐山大地震救災的吳殿華,心急如焚,徹夜未眠,時刻關注著地震災區的每條消息。他不顧年歲已高,患有心臟病和糖尿病的身體,立即組成由7名志願者參加的救災醫療隊,攜帶300多種搶救藥品、60余件醫療器械,迅速奔赴災區,他是全省赴川救災年齡最大的志願者,他所帶領的醫療隊,也是赴川救災的首支民間醫療隊。經過半個月的奮戰,共救治了184名傷員,篩查會診傷員800余人。2008年7月2日,又帶領醫療隊攜帶3萬元的藥品和生活用品,二次重返地震災區,為傷員進行認真復查和治療,還把災區的三位老人接到冀州療養,免費為他們提供食宿和醫療。2009年5月7日,汶川大地震一週年前夕,他又攜帶3萬元的藥品和生活用品,第三次奔赴災區,對他救治的184名傷員一一進行了回訪。

  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吳殿華再次組織醫療小分隊,經過30多個小時的車程、3000公里的長途跋涉,4月16號到達災區。由於嚴重的高原反應,他每次檢查都很辛苦,血壓由平時的70升到了170,甚至出現了房顫,但他也僅僅是在短暫的吸氧、休息後,再次投入救治。4月18日,在玉樹體育場集中救治點,他受到了來災區視察的胡錦濤總書記的接見,總書記説:“你辛苦了”,總書記親切問候,極大地鼓舞了他的士氣,在玉樹20個日日夜夜裏,經他搶救治療的重傷員就達510人。

  8月8日,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後,吳殿華又是第一時間自發組織防疫滅病醫療隊趕赴災區。在舟曲三中集中救治點,每天從早上6點出發,穿梭在80頂救災帳篷中,工作將近20個小時。8月14日中午,又轉戰醫療任務更大的舟曲縣醫院,醫院起初考慮他年紀大,把他安排在條件相對好一些的門診部,但是,他表示“我要去能夠治療的一線,只要病人多,有活幹就成”,在他的一再堅持下,被安排到了骨折病人比較多的住院部。他不僅關心患者病情,更注重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不管多累多忙,只要一有空,就陪在他們身邊,激勵他們鼓起勇氣,戰勝困難。8月21日晚,年逾古稀、正在救治病人的他,引起了來災區視察的溫家寶總理的注意,“你辛苦了,你要注意安全,多保重!”總理的親切話語,猶如一陣暖風拂過心田。吳殿華激動地説:“我只是為災區做了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卻受到了總理這麼親切的關懷!儘管災區條件艱苦,只要災區人民需要,我就不會離開,我要和災區群眾同舟共濟、患難與共!”

  “危難時刻衝得上,關鍵時刻豁得出。”正是憑著這種信念,憑著這種堅守,吳殿華以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實際行動,真正詮釋了一名共産黨員對黨的赤膽忠心,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對事業的無悔追求。(2010-11-24)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