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兩會領導人第七次會談:以民為本 漸入“核”心

時間:2011-10-21 15:41   來源:中國網

  中國網10月21日訊 10月20日,備受社會各界矚目的第七次“陳江會”在天津舉行。兩岸“兩會”經過預備性磋商,最終取得了“一項協議、兩項共同意見”的成果,即簽署《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簡稱“核安協議”),並就兩岸産業合作與兩岸投資保障協議發表了兩項共同意見。單從簽訂協議的“量”的方面看,此次“陳江會”可謂乏善可陳,只簽訂了一份協議,而被外界高度期待的“重頭戲”投保協議再次被延宕,不免令人有些失望,但若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此次“陳江會”高度關注兩岸民眾的生命財産安全,處處透露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而兩岸就投保協議與産業合作達成的共同意見更是對深化後ECFA時期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兩岸簽署核電安全合作協議彰顯“以人為本”理念

  簽訂核安協議是此次“陳江會”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超級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站發生嚴重核洩露事故,令全球震驚,也引起兩岸民眾對自身核安全的關切。臺灣“反核”團體先後發起多場大規模抗爭行動,要求臺灣當局停止開發核能,而民進黨為謀求選舉利益,也再次大打其“反核”的“神主牌”,蔡英文更趁機提出所謂建立“無核家園”的主張。島內對核安全關切的日益高漲使臺灣當局更加重視核能安全,不僅宣佈“核四”延後商轉等政策,也將加強兩岸核電安全合作提上議事日程。3月23日,馬英九就公開表示希望兩岸討論合作確保核能安全,減少核能事故的發生和傷害。對此,大陸方面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楊毅多次表示大陸方面願意與臺灣方面進行溝通。5月8日,在四川成都舉辦的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兩岸核電專家就各自核電發展情況、核電安全合作進行研討,並在“共同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援兩會將核電安全納入商談議題”。5月10日,胡錦濤主席在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也表示,充分理解臺灣方面提出的要求,並表示希望雙方儘快通過商談達成相關協議。在兩岸高層的大力支援下,兩岸相關部門經過積極協商,最終完成簽署核安協議。兩岸簽訂核電安全合作既是兩岸核能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充分深刻反映出兩岸尤其是大陸對兩岸民眾生命財産安全的高度關注,充分彰顯大陸“以人為本”的理念。

  一是兩岸各自核電發展的現狀要求兩岸加強核電安全合作。核電以清潔、經濟、安全的特點,被視為未來能源發展的主流方向之一。自上世紀中期,法國、美國等西方國家就大力發展核能,使核能在全球能源結構中佔據日益重要的地位。相較于大陸,臺灣開發核能時間較早。上世紀70年代末,臺灣當局就先後在北部石門、萬里以及南部的恒春設立3座核電廠,並在北部龍門籌建“核四”。由於受三哩島及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等事件影響,“核四”建設遲遲未能完工,但核能已成為臺灣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佔臺灣發電量的20%。大陸自改革開放後也開始對核能進行開發,到目前運營核電站已有6座(期),在建的有12座(期)。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要,大陸正積極籌建25座新的核電站,並規劃到2020年將核電比重從目前的約2%提高到5%。由於大陸與臺灣隔海相望,唇齒相依,而且大陸核電站大多位於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因此加強兩岸核能安全合作無疑對保障兩岸民眾生命財産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是增強兩岸民眾尤其是臺灣民眾對核電安全的信心。核電素來以安全著稱,因而被西方國家廣泛利用,像法國核電的比重就超過70%。但由於核輻射外泄後果極其嚴重,全球對核能利用仍有保留。此次日本地震及引發的核泄漏也引起臺灣民眾的擔憂,而民進黨等大做文章更是大大增加了島內民眾的“不安全感”,並影響了其對核電使用的信心。兩岸通過簽署核安協議,將推動建立雙方核電安全通報機制、促進雙方核電安全機構合作,加強核電安全監管方面的經驗交流。根據安排,兩岸在核安協議簽署後將積極展開後續工作,如建立聯繫窗口、成立工作組等。這無疑有助於兩岸建設公開透明的核電利用環境,持續提升島內民眾對核電安全的信心。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