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觀的新發展

時間:2009-04-16 08:5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內容提要:“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問題,貫穿于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發展的全過程。在提出和回答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和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真馬克思主義和假馬克思主義、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和抽象的馬克思主義等多種馬克思主義觀的分歧乃至對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僅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馬克思主義觀的自覺表達和成熟形態,而且它更深層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最本質、最鮮活、最精髓的東西,是它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發展實踐而不斷發展完善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在不斷的思想解放、觀念理新的過程中使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始終是一個不僅事關馬克思主義的命運而且事關黨和國家前途的大問題,在提出和回答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過程中,我黨的馬克思主義觀逐漸成熟和完善。

  一、民主革命時期,我黨馬克思主義觀的初步形成

  眾所週知,中國人是在十月革命實踐效果的強烈感召下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一開始便是作為指導當前行動的指南,而展現出鮮明的實踐性品格。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功解決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動力、前途和方向等問題,創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第一次生動實踐,也是第一次偉大的勝利。在這樣一場偉大的變革實踐中,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就被尖銳地提了出來。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向機會主義和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或者拘泥于馬克思恩格斯的個別結論而主張二次革命,或者囿于蘇聯經驗而堅持畢其功於一役,他們不能理解,在資産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和無産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之間,還可以有一種創新性選擇即無産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理論,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創造。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過程,就是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和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進行鬥爭並取得勝利的過程。兩種馬克思主義的分歧與較量,貫穿中國民主革命的全過程,但它以創造性馬思主義的勝利而告一段落,其結果就是毛澤東思想在黨內指導思想地位的確立。

  毛澤東思想集中提出和解決了民主革命時期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但是,這一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都只能説是初步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時代的主題限制了問題的視野。毛澤東在回憶他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經歷時説:“……我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鬥爭’”。 1949年8月14日,毛澤東在《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一文中提出了一個後來得到廣泛宣傳的論斷:“階級鬥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拿這個觀點解釋歷史就是叫做歷史的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的反面的就是歷史的唯物主義。” 這裡,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被狹隘地理解為階級鬥爭學説,而承認或否認從而積極參加或消極拒絕(或積極反對)階級鬥爭,便幾乎在中國成了是否接受馬克思主義的一個理論上的區分界線和標準尺度,這裡存在著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明顯的誤解。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功績並不在於發現和重視階級鬥爭,而在於對它進行了科學的闡釋。主張和從事階級鬥爭,並不一定就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晚年階級鬥爭擴大化的失誤,用血的教訓從反面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

  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我黨馬克思主義觀的曲折發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翻開了新的一頁。革命勝利後的中國馬克思主義,面臨著從劣勢向優勢的地位轉變,同時面臨著從革命到建設的主題轉換,這對當時的中國共産黨構成了雙重的挑戰。

  能否在新的條件下,正確提出和解決革命後的建設難題,成為馬克思主義觀的新檢驗。馬克思、恩格斯只有巴黎公社的經驗,列寧、史達林成功領導了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並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但由於國情的不同,這些經驗對中國共産黨人只有參考的價值。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只能由中國共産黨在在實踐中摸索。

  不僅如此,更有挑戰性的是,社會主義這一人類歷史上全新的制度,不是在原有土地上自然生長出來的,而是在空地上自覺建立起來的。這種情況,一方面,使得社會主義事業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靠馬克思主義者的主觀能動性,依靠他們的思想、觀念、意志的力量進行;另一方面,這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想像與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再者,與此相關,由於每一個實踐者,特別是有重大影響能力的實踐者,不同的立場、需要、習慣、個性等等主觀差異,對這一藍圖的設計和實現途徑的認識,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乃至對立。甚至同一主體如毛澤東,在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因為主觀認識不同,也會發生變化。由此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上又一次尖銳地提了出來。

  縱觀建國後到改革開放前的近三十年,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經歷了成功的歡樂、失誤的痛苦、“文革”的浩劫。實踐上的曲折,必定伴隨著理論上的曲折,中國共産黨人的馬克思主義觀在曲折中發展。其中,既有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論十大關係》這樣的精彩華章,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矛盾學説、發展的辯證法思想等;又有“無産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這樣的錯誤論斷,把馬克思主義引向了一個階級鬥爭擴大化的錯誤方向。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從沒有像這一時期這樣尖銳過,以至於諸多的思想分歧,諸多的政治鬥爭,乃至於諸多的偉大與錯誤,都是在這樣的意義上、以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反對修正主義的名義上進行的。馬克思主義在取得其意識形態上正確的安全保障的同時,其標準也漸漸模糊起來,以至於更多的時候、更多的場合,我們黨的領袖人物毛澤東都只能説出什麼不是馬克思主義、誰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而難以正面回答。甚至他自己,在主觀上認識是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在客觀上卻實實在在地偏離了他所信奉的主義的真諦。

  三、改革開放新時期,我黨馬克思主義觀的逐漸成熟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在撥亂反正的號角中吹響的。“撥亂”,就是要澄清文革浩劫時期的思想混亂;“反正”,就是恢復到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理解上來。其結果,帶來了一場以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為主要內容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思想解放運動。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能以馬、恩、列的個別結論為標準,不能以蘇聯範本為標準,也不能以某位領袖人物的主觀意志為標準,而只能以實踐為標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

  從實踐標準出發,中國共産黨人少了主義的空話多了問題的解答。鄧小平在回顧60年代中蘇兩黨意識形態爭論時,曾總結説,主義的問題是不容易搞清楚的,當時我們也説了些沒用的空話。鄧小平以他務實的作風和對馬克思主義要精要管用的精闢理解,直面中國依然貧窮落後的社會現實,立足於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做出了中國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並大膽提出了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設想。

  扣緊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遇到的種種新問題,自鄧小平以來的中國共産黨人,相繼提出和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這個黨”、“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係重大問題,相繼提出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七大把它們整合、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並明確指出,這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

  中國共産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表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清晰和肯定。理論上的清醒、自信,來自於認識上的成熟。可以説,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説其成熟,其中一個最根本的標誌就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念及相關論斷的提出,不僅代表了當代中國共産黨人馬克思主義觀的充分自覺,而且把它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馬克思主義自蘇俄傳入中國,它就肩負著擺脫在歐洲的幽靈狀態的使命。十月革命的勝利和蘇維埃政權的建立,使它在東方的一個大國蘇聯第一次變成了現實。但是,如何在一個既有著某種相同點又有著更多的不同點的另一個東方大國中國變成現實,卻是留給中國共産黨的一道難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任務的提出,正是回應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客觀需要。

  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不僅創造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而且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這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新成果。但是,這只是完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上篇,其下篇即如何在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實踐的結合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建設和發展實踐的第二次結合,毛澤東提出過這一問題,但其完成卻歷史地交給了他之後的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僅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馬克思主義觀的自覺表達,而且是它的成熟形態。

  四、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代表了與時俱進中的馬克思主義的當代中國形態,它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實踐中找到了自己成熟的表達,它發展了真理,但沒有終結真理。事實上,它也不可能終結真理。因為,作為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它的生命力在於,從根本上來説它是活的東西,它只能是通過它的各種具體形態為自己的發展開闢道路,而不能終結于任何一種具體的形態。歷史上曾經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的原生態馬克思主義也好、列寧、史達林次生態的馬克思主義也好、中國的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馬克思主義也好,都只能是它的具體形態和歷史的表達,在其與時俱進的形態變遷當中,我們更需要把握的是它相承之脈,也就是各種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形態之所以為馬克思主義而能夠一以貫之的東西。

  早在馬克思主義創立的時代,其創立者馬克思、恩格斯就不得不針對各種拘泥于他們個別結論的某些所謂的馬克思主義者申辯到:“我們並不是你們所説的那種馬克思主義者”。何以馬克思、恩格斯本人都拒絕接受馬克思主義者的稱謂,就是因他們在提出自己的批判性理論建構的同時,就把批判性的矛頭指向了自身。馬克思、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永遠是革命的、批判的,這使他們的理論或學説區別於黑格爾的絕對體系,他們拒絕做掌握了絕對真理的先知。

  從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的發展歷程中,也可以看出,不僅存在著東、西方兩大馬克思主義的差別與對立,而且即使在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在一個國家內的馬克思主義者之間,也存在著對馬克思主義的不同理解,甚至於在馬克思、恩格斯之間,他們在觀點上的差別、在理論上的不同,也被尖銳地提了出來,以至於種種“對立”説、“異端”説、“修正”論,一浪高過一浪。如何化解這之中的矛盾?如何解説:同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理論上的主張竟可以如此地不同,學説上的觀點竟可以如此地差別乃至對立?如何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而不是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如何才是真正地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而不是形式上的堅持實質上的背離?如何才能不是威懾于意識形態的力量,而是真正的思想解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經歷的革命、建設和發展的生動實踐以及其中結出的豐碩成果,為回答這些問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它使我們有條件、有必要回到對馬克思主義最本真、最核心的理解上來,那就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它不局限于任何一種具體的形態,卻又貫穿于各具體的形態當中,是體現在各個馬克思主義具體形態之中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

  借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恩格斯説過一段話 中蘊含的思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應該是那些能夠使“結論”成為“得以成為結論的發展”和“繼續發展的前提”的那些東西,概括起來應該有這樣兩條最根本的原則:一是科學性原則。毛澤東把它表述為“實事求是”,鄧小平把它表述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江澤民又把它拓展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繼續解放思想”,這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二是價值性原則。毛澤東把它表述為“為人民服務”,鄧小平把它定位為“三個有利於”,江澤民突出了“三個代表”,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又明確提出“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這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産黨人的奮鬥目標和價值追求,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所以,如果要用一種最簡單明確的話來表述的話,那麼可以這樣説: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到底就是兩個方面:其一,它服鷹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因而它是科學;其二,它服務於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因而它成為無産階級和勞動人民解放自己也解放全人類的工具。這兩方面的統一,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之所在。

  這才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和靈魂,是一種思想理論體系之所以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體系唯一的判定標準。這樣一種含義上的馬克思主義,才能用以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這樣一種含義上的馬克思主義,才有助於我們既不失其“時”,又能緊握其“脈”,從而更好理解和繼續中國共産黨人的理論創新。(王秀華)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