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某師副師長劉文力:緊急大投送 天路救親人

時間:2008-06-17 15:22   來源:人民網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叫劉文力,是空軍航空兵某師副師長。我們師是全軍一支重要的空中戰略投送力量。汶川地震後20分鐘,首先接到空軍號令,馬上啟動應急預案,中止訓練飛行,收攏在外飛機,立即轉入戰鬥狀態。震後1小時58分,2架伊爾-76飛機接令緊急升空,經兩次轉場、4個小時飛行,最先將242名專業救援隊員和33噸特種裝備火速運到災區,第一時間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深切關懷送到親人的心坎上。

  震後的災區,道路阻隔、橋梁坍塌,打開空中通道,搶救災區群眾,刻不容緩。5月13日淩晨2點,空軍命令:緊急集結飛機,搶運救災人員。全師官兵聞令而動。一時之間,指揮所燈火通明,研究部署行動方案;停機坪航材車、電源車、加油車來回穿梭,高效有序運轉;全體飛行人員快速進入座艙,完成升空準備。7點45分,滿載著救援官兵和物資的23架飛機,編成兩個機群從武漢、開封相繼起飛,直奔災區。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快點,快點,再快點,快點飛到災區,搶救我們的親人!

  這是一場與死神比速度、與時間搶生命的緊急大空運。一路上,我們選擇最近航線,加大油門飛行。可是,剛剛進入四川上空,就遇到強氣流和雷陣雨的惡劣天氣,一個個巨大的濃積雲像石林一樣擋在航路上,紅色的結冰告警燈閃個不停。飛行遇到濃積雲就像航海遇到冰山一樣,都要繞過去。但救人要緊,我們早一秒到達,廢墟下的親人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師長鄭元林果斷作出決定,保持隊形,直線上升,擦著雲頂飛過去。9點50分,伊爾-76機群降落成都。隨後,運八機群抵達彭山機場上空。這時,機場正下著大雨,能見度很差,著陸非常困難,塔臺指揮員詢問要不要備降其他機場?但同志們不想多耽擱一秒鐘,按作戰標準操縱飛機穿雲下降。高度100米,還沒有看清跑道,這時只有十幾秒鐘的機會,飛機降落不了就該復飛,大家一下子把心揪了起來。1秒、2秒、3秒……就在飛機準備復飛的瞬間,終於看到了地面為引導飛機著陸打開的探照燈。飛行員憑著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全部一次著陸成功。我們快速卸載、連續往返、晝夜兼程,震後第一天就把6900名救援人員和210噸救災物資運到災區一線。

  災情超乎想像,災區連連告急,需要迅速從全國各地空運人員和物資,但許多機場我們沒有飛過,必須開闢新的航線。機組人員連夜搜尋資料,收集數據,制訂方案,邊飛行邊準備。僅災後七天七夜,我們就轉戰36個機場,26架飛機在83條航線上穿梭飛行。每個機組平均每天飛行超過10個小時,連續工作時間達20小時,飛行員睡眠不到4個小時,飛行強度是平時的3倍以上。我們常常是一個任務沒有完,另一個任務就已下達;有的飛機還沒落地,就在空中接到新的任務。機務人員日夜奮戰在機場,飛機隨到隨檢修,出動率始終保持了100%。58歲的機長李景賀,是我們空軍最老的現役飛行員。考慮到他年紀大,開始沒有給他安排任務,他找到政委激動地説:“我是個飛了38年的老黨員,現在汶川遭這麼大災,我就是豁出命來也要報答人民的養育之恩。”為了快運多運,他和其他飛行員一樣,不顧飛行疲勞,主動幫著裝貨卸貨,睏了就打個盹、餓了啃一口麵包。僅一次任務,就轉戰河南、湖北、浙江、福建等地6個機場,連續工作了26個小時。在空運最緊張的時刻,我們11名女飛行員積極參戰,5對飛行員夫妻同上藍天、並肩戰鬥。有的兩口子分別在外執行任務,已經三四個月沒見面了,這次在同一個機場降落,因為忙碌,也只能隔著機艙玻璃揮揮手。這次地震,我們師有116名官兵家在重災區,對家人非常牽掛,但他們始終堅守在崗位上。他們説,看到我們的飛機一次次飛向家鄉,我們對親人獲救充滿信心,我們對重建家園充滿信心!

  這次空中救援,對我們最大的一個考驗是執行空投任務。由於災區道路被毀、水路受阻,許多村鎮成了“孤島”,急需食品、藥品和帳篷,必須儘快空投,打開新的生命通道。從14日下午開始,我們一邊組織空運,一邊展開空投。在地形複雜、環境陌生的高原峽谷進行空投,沒有氣象資料、沒有空投標識、沒有地面引導,對我們來説每次都在挑戰極限,每次都有極大的風險。但為了搶救親人的生命,就是再難再險我們也敢飛敢闖。

  15日淩晨1點,已經奮戰了三天四夜的邱德甫機組,再次接到指揮部命令:“清平磷礦有數千名群眾被困,已斷水斷糧60多個小時,馬上實施空投救援!”聽到被困群眾數量這麼多,邱德甫建議改進機艙的裝載方法,將每次運載50件改為60件,從8噸增加到10噸。他説:“哪怕多裝一瓶礦泉水、多裝一包餅乾,就能多救一條人命啊!”清平磷礦地處山谷,航路複雜,空投點兩側有4000多米的高山,而指揮部唯一能提供的就是礦區的經緯度。像伊爾-76這樣的飛機,最小轉彎半徑也要5公里,在高山峽谷間飛行,如果有半點閃失,就會機毀人亡。在這種情況下空投,世界上都沒有先例。人命關天,機組人員抱定一個決心:沒有先例也要創造先例。

  淩晨2點22分,邱德甫機組毅然登上飛機,直飛空投區域。他們對照礦區的經緯度和飛機上測到的風向風速,邊緊張計算、邊修正位置。接近礦區上空,飛機開始下降,“高度4800、高度4700、高度4600…”當飛機與附近高山平行時,無線電高度表突然發出刺耳的語音告警聲,這是提醒已經過了最低安全高度。大家清楚,這個時候飛機每下降一米,空投的準確度就能提高一分,但危險也會增加一分。忽然,飛機出現顛簸,結冰信號燈不停閃亮,機艙內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邱德甫緊緊握住駕駛桿,鎮定操縱飛機繼續緩慢下降。當海拔高度指向4000米,他立即下令——投下。2點38分,第一批30件重達5噸的救命食品、藥品和礦泉水準確投向目標點。緊接著,邱德甫拉起飛機,重新建立航線,把握僅有的30秒空投時機,再次將第二批物品準確無誤地投向目標。空投成功了,被困的5000多群眾有救了。災區群眾激動地説,多虧解放軍投下的“救命糧”、“生命水”,讓我們挺過來了。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緊急大投送中,我們承擔了全軍75%的空運量、95%的空投量,創造了出動飛機最多、規模強度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歷史新記錄。在抗震救災的日日夜夜裏,我們的航跡遍佈祖國四面八方,每天都置身於源源不斷飛往災區的大批救援人員和物資中,每一次起飛都滿載著黨和人民對災區親人的熱切關懷和希望。我們的心中始終升騰著一個信念,有這麼偉大的黨,有這麼英雄的人民,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謝謝大家!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