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10小時:“沙家連” 2800米高山救老人

時間:2008-05-18 09:17   來源:--新華網

  今天早上7:30分,濟南軍區某摩步旅"沙家連"所在部隊官兵,經過千余公里30多個小時的長途機動,剛剛到達四川彭州白鹿鎮災區,顧不上休息吃飯,來不及卸車安營,就立即派出100黨員突擊隊,在當地村民帶領下,趕赴龍門山深處,營救被困在2800米高山上的16名老人,記者隨救援分隊一路跟進採訪。

  據白鹿鎮鎮長周德順介紹,全鎮9個行政村全部分佈在大山深處。在這次大地震災害中,該鎮成了全省損失最慘重的鄉鎮之一。由於山體滑坡,道路堵塞,至今還有幾百名行動不便的老人被困在高山上。今天"沙家連"所在部隊官兵要營救的就是距鎮區最遠、道路最險峻的九大隊的16名被困老人。

  記者和救援分隊沿著陡峭的盤山公路剛走出不遠,就看到前面的道路被泥石流和殘斷的大樹堵了個結實。只見帶狀的狹長山坡從山頂一直坍塌下來,鬆動的石塊泥土隨時可能滾落,而路的另一側則是萬丈懸崖和湍急河水,僅被滑坡的泥石流封堵的路段就有二十多處。有的地方實在危險,無法通行,官兵們只得繞道趟過湍急的河水,爬上陡峭的山崖。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官兵們終於到了位於2800多米高山上的九大隊。

  此時,乘坐了兩天兩夜火車,還沒有來得及吃飯的官兵,已是渾身汗透,體力嚴重透支。然而,當他們得知16位老人已三天粒米未盡,平均年齡65歲以上,無力行走時,紛紛把自己帶的水和乾糧送給老人們吃。他們用竹竿、椅子、編織袋、背包繩等,迅速製作了9副簡易擔架。帶隊的某集團軍炮指部主任張念紅和某旅副參謀長宋學照,給大家明確任務後,帶頭背起老人朝山下走去。爬上山時,已屬不易,下山抬著或背著老人,他們該如何通過那些險山斷路啊,記者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不由自主加入了抬擔架的行列。

  陡峭的山路上,官兵們或4個人抬著一副擔架,或背著老人,相互攙扶著艱難行進。在一段幾乎是直上直下的山路上,背著抬著老人都無法前行,幾名體格健壯的幹部戰士乾脆自己躺在地上,把老人抱在懷裏,用身體護住老人,讓兩名戰友用背包繩拉著一點一點往下滑行。

  通過水流湍急的一條河流時,橋上的木板有些已經腐爛,官兵們擔心橋木斷裂,某旅副參謀長宋學照就帶領幾名幹部,跳進水中用肩膀頂住橋板,讓官兵們踩著肩膀通過。就這樣,官兵們先後翻越了6座大山,趟過了3條急流,一路曆盡艱險,驚心動魄。下午6時30分,經過50公里、10余小時的艱苦接力,官兵們終於將16位老人安全地救下了山。而此時,參加救援的官兵卻個個成了泥人、水人,有的腿都抬不起來了,有的躺在地上睡著了。目睹此情此景,記者油然而生一種敬意。他們,真不愧是"沙家連"的英雄官兵啊!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