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縣紀委書記蔣明慶夜以繼日救災感動群眾

時間:2008-06-10 11:09   來源:新華社

  汶川地震發生20多天來,陜西省寧強縣委常委、紀委書記蔣明慶夜以繼日地奔波在災區,不辭辛勞流汗流血,平均每天睡眠不到三個小時,以高度責任心換來了群眾的安全,更以自己的真情感動了受災群眾。

  四進重災村感動受災群眾

  在陜西重災縣寧強,緊鄰青川縣的廣坪鎮金山寺村損失慘重。惦記群眾的安危,蔣明慶四次來到這裡組織搶險救災,甚至還付出了流血的代價。

  金山寺村5組的136名受災群眾原本臨時安置在河道內,由於汛期到來,這裡面臨淹沒危險,縣裏決定動用大型機械,在路邊推出一片平地,將群眾再次轉移。5月30日中午,頭頂烈日工作的蔣明慶説:“金山寺村的群眾安置已有一名副縣長負責,考慮到工作量特別大,縣上派我上午過來加強領導。”

  5臺推土機不停地工作,一直到夜幕降臨,空地才推出來,而在這一整天,蔣明慶同群眾一起勞作,僅僅吃了一碗速食麵。看到縣上來的“大幹部”忙了一整天,村民王顯柱、張玉琴晚上做好米飯、臘肉送了過去,但被蔣明慶婉言謝絕了,他仍然只泡了一包速食麵充饑。直到次日5時,群眾搬遷告一段落後,蔣明慶才躺在車裏小睡了一會兒。

  與蔣明慶隨行的縣紀委幹部曹銀偉説,這已是蔣明慶第四次來到金山寺村組織搶險救災,不僅同群眾一起幹,還曾被滑落的瓦塊擦傷。

  5月25日上午,蔣明慶第一次來到金山寺村,帶領幹部群眾在集中安置點開挖排水溝、拆除垮塌房屋。當天下午青川縣發生6.4級強余震後,蔣明慶于17時左右二進金山寺村,逐戶查看危房,並組織人員將兩名傷者送到臨時醫療點。在此過程中,一間屋頂掉落的瓦礫劃傷了他的手指,簡單包紮之後,他返回廣坪鎮了解全鎮的災情。當天晚上下大雨後,放心不下群眾安危的蔣明慶又于22時許三進金山寺村,查看安置點排水是否順暢,危房中還有沒有群眾,直到午夜才離開。

  43歲生日在察災中度過

  蔣明慶1965年5月29日出生於漢中市的勉縣,曾在漢中商校、漢中地委、漢中市人大、洋縣工作,2006年調任寧強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5月12日以來,蔣明慶夜以繼日地奔忙,每天晚上只能睡兩三個小時。他説:“全縣34萬人,24萬受災,多數受災戶的房屋都得重建。我工作這麼多年來,第一次碰到這麼大的災害,應該盡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縣裏幹部也都是這麼做的。”

  5月29日是蔣明慶的43歲生日。這天淩晨,寧強災區出現較強降雨,地質災害對群眾的威脅很可能加劇。在縣委安排下,蔣明慶一大早就匆匆出發,10時首先來到舒家壩鎮文家河村和鄭家壩村,察看兩個村的滑坡隱患。到中午,共動員7戶受滑坡威脅的農戶轉移到安全地帶。中午,匆匆吃了包自帶的速食麵,蔣明慶又來到陽平關鎮滴水寺村,察看被14噸巨石砸中的受災戶,囑咐村幹部和群眾注意防範落石。之後,又到陽平關鎮的受災群眾安置點、寧強二中、衛生院察看災情。20時,蔣明慶趕回縣委參加會議。

  當日22時許,會議結束的時候,遠在西安的孩子和妻子打來電話,向他祝賀生日,蔣明慶才猛然想起這是個特殊的日子。蔣明慶説:“作為一名基層幹部,在這樣的特殊時期,群眾安全,我就放心了,就是給我最好的生日禮物。”

  設置“流動舉報站”監督救災款物發放

  寧強縣抗震救災得到了上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已收到上級下撥救災資金3800多萬元,還有帳篷、棉被、衣物、大米、麵粉等大量物資。隨著大量救災物資的使用、發放,如何保證公開公正,上下都很關注。

  從5月30日開始,寧強縣繁忙的鄉村道路上,多了兩輛特殊的車輛:救災款物發放信訪流動舉報站。“對救災款物的發放進行監督,是紀檢監察部門近期和今後很長時間的工作重點”,蔣明慶説,“針對大量群眾轉移安置後十分分散的新形勢,我們于5月30日設置流動舉報站,通過‘到府服務’接受群眾的舉報,這是以前沒有過的舉措。”

  近幾天來,有些群眾找到救災款物發放信訪流動舉報站,諮詢救濟政策,但還沒有相關的舉報。蔣明慶説:“希望通過我們多項監督舉措的共同努力,杜絕救災款物發放的違紀現象。”(記者陳鋼、段博)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