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向勇敢致敬-共青團十六大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會側記

時間:2008-06-13 13:18   來源:新華網

讓我們向勇敢致敬
——共青團十六大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會側記

  新華網北京6月11日電(記者 譚浩、周婷玉、楊維漢)“哪怕我們傷亡慘重,也要衝進去解救群眾。”

  “哪怕我們只進去一個人,也要告訴群眾後援部隊馬上就到。”

  “哪怕我們全軍覆沒,也要為後援隊伍留下路標。”

  ……

  11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裏回蕩著慷慨的話語。主席臺兩側的大螢幕上,滾動播放著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幕幕感人畫面。在這裡,抗震救災英模報告團部分成員和來自四川災區的團代表,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向參加共青團十六大的代表們訴説著什麼是堅強,什麼是溫情。

  “在北川縣城,我們救出一個叫郎錚的小男孩。他非常懂事,忍著痛一聲不吭,還舉起稚嫩的右手,向我們敬了個禮。”成都軍區某步兵師師長王凱聲音哽噎……

  大螢幕上,“敬禮男孩”感人的瞬間,把代表們拉回了那場撼人心魄的災難中。

  “這一情景使我們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我命令部隊,一定要爭分奪秒,盡一切努力搶救每一個倖存者。”王凱説。

  鮮花、掌聲、淚水……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團成員的描繪,打動每一位代表的心。千余名來自祖國各地的青年代表,以熱烈的掌聲向英模們致以由衷的敬意。

  這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巡(特)警支隊支隊長劉亞民在報告會上發言(6月11日攝)。當日,共青團十六大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新華社記者 陳曉偉 攝

  “難忘三江救援的日日夜夜!”黑龍江哈爾濱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巡(特)警支隊長劉亞民提起自己的救援歷程,也是激動不已。“我們200名特警從14日淩晨趕赴災區,開始了從東北到西南,最遠距離、最大跨度的搶險救災行動……一位80多歲的老大爺見到我們激動地説,我就知道共産黨一定會來救我們。”

  “謝謝,謝謝你們。是全國人民無私的愛,點亮了我們的生命之燈。”北川羌族自治縣團縣委書記馬曉燕既是報告團的一員,同時也是本屆團代會的一名代表。地震發生後的頭9天,這個27歲的羌族姑娘沒換過一件衣服,沒洗過一次澡,沒梳過一次頭——她一直忙著救災,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組織100多名35歲以下未受傷的北川籍青年志願者返回北川救災。

  心靈交換心靈,真誠輝映真誠。英模們的感人事跡深深地激勵著青年代表們……

  團代表陳申祥是江西省駐四川彭州援建工作督導組的組長,他為了參加十六次團代會,從災區臨時請假趕來。“我已經預訂好回程的票。我們要用最快的速度和品質,完成四川災後重建的工作,也有責任把大會的精神、把災區的堅強,帶到我們團員青年之中。”他説。

  這是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黃壩驛鄉中心學校教師王敏在報告會上發言(6月11日攝)。 當日,共青團十六大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新華社記者 陳曉偉 攝

  四川汶川縣映秀小學教師董雪峰,四川彭州市磁峰鎮中心小學初三學生雷楚年,陜西漢中市寧強縣黃壩驛鄉中心學校教師王敏,河北唐山市遷安縣太平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國華等,也一一上臺和團員代表們共同回憶了他們永生難忘的一段經歷,體味了與祖國共同奮進的一段感情。

  報告會結束後,大家久久不願離去。

  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來自四川省的團代表們身著一色的藍T恤集體留影。藍色,象徵著青春,象徵著希望,更象徵著美好未來。他們背後“我們在一起”五個大字,也深深道出了廣大青年們對抗震救災英模、對災區人民的感激和問候。

  讓我們向勇敢致敬……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