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地重建 希望不輟

時間:2010-01-25 13:28   來源:新華網

  1月21日,地震受災民眾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家樂福地區的一個臨時帳篷裏玩耍。海地當地時間12日下午發生強震,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新華社/法新

  新華網太子港1月23日電 隨筆:海地重建 希望不輟

  新華社記者欒翔 林杉

  一場芮氏7.3級強烈地震之後,海地這一被稱為“西半球最貧困國家”的加勒比島國一度陷入危機。大批人員傷亡,許多人喪失家園,行政機構、警力幾乎不復存在,大量建築和基礎設施坍塌。有人認為,地震可能讓海地從此一蹶不振。但記者的見聞卻在證實另外一種強烈的聲音:海地重建,希望不輟!

  23日,幾經週折後終於抵達海地首都太子港的新華社記者發現,這座被地震毀掉七成的城市似乎已經恢復了平靜,街道上再也看不到堆積的屍體,人們停止了悲泣哀號,在建築廢墟前重新擺起小攤,買家賣家討價還價,氣氛平靜。在城北某處,關張多日的理髮店重新開門迎客,也有海地人光顧理髮。街上行人車輛穿梭,色彩斑斕的小型公共廂車用大音量放著加勒比特有的熱情舞曲,滿載著人們去向各處。一如往常,曾經到過這裡的記者説,除卻街道背景中的建築廢墟,不時飄過的異味和焚燒垃圾的煙霧,地震及之後的過百起余震帶來的恐慌似乎已經過去。

  海地人經歷的天災人禍太多、太頻繁,但災難卻也磨礪了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使他們從危機中爬起,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海地老人讓弗朗索瓦在臨時開闢的災民營地裏立起帳篷。他的鄰居們在自家廢墟前點燃堆成小山狀的垃圾,豎起“我們需要緊急救助”的標語,希望能喚起救援人員的注意,在瓦礫中尋覓他們深愛卻天人兩隔的家人。

  讓弗朗索瓦老人用當地土話克裏奧爾語告訴記者,他年歲已高,經歷過政變、騷亂、政權更疊,也受過貧困、饑荒之苦。2008年4月,由於糧價上漲,政府措施不力,導致饑民暴動,時任總理愛德華亞歷克西被迫下臺。這次米價之亂以及接連而至的幾場颶風和熱帶風暴,他都親身經歷。“孩子,我告訴你,災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失去希望,”老人説。

編輯:焦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