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香港活力奧秘:透明完善製造高效率

時間:2012-08-16 10:1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5月底6月初,隨內地記者團赴港採訪,一個問題常常縈繞在我的腦際:是什麼原因讓小小的香港成了華人城市的傳奇?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全球金融危機下的穩健表現,超越了紐約和倫敦;香港沒有發達的製造業,但很多外國産品會先來到香港,再銷往它地;香港把粵語歌打造成唱響世界的流行歌曲,讓功夫電影成了中國名片;香港享有購物天堂、美食和時尚之都的美譽……奧秘在哪?

  透明完善製造出的高效率

  歷史的因緣際會是香港成為今天模樣的前因,沒有東西方的碰撞,香港不會從小漁村變身國際自由港,沒有“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創造性思維,就不會有香港今天面向世界、背靠祖國的發展優勢。香港之所以是香港,除了歷史和大環境,這個城市獨特的個性和文化是內因所在。

  香港總商會主席周松崗受訪時的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説,在香港不管是做貿易還是做金融,都有“強有力的可操作性,可以在快捷、有序的制度下完成”,因為“首先是政府的行政制度和商業監管非常健全,事情可以在透明的狀態下發生發展;其次是人際關係簡單,比如需要銀行支援和其他行業的幫助,只要幾個電話,就可以很快把事情辦好”。這樣的環境,“全世界都少有”。

  友好便捷的經商環境,是香港被評為全球最佳營商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規則簡單通透,儘量少的限制,儘量多的便利,這些特點從香港的行政、社會管理、稅制等方面都得到體現。香港的稅制可能是全世界最簡單的,沒有銷售稅、資本增值稅,只有最高15%的個人薪俸稅和16.5%的企業利得稅。因為沒有其他稅種,所以也不存在“免稅”、“減稅”的複雜計算,處理起來方便。周松崗掌管的大企業,報稅只需“30分鐘就完成”。

  高瞻遠矚的國際都市格局

  香港是免稅港,許多國家之間做外貿,會把貨品先運到香港,再銷往目的地。因為香港不但有非常好的航空貨運,還有一套非常好的國際貿易服務。香港貿發局首席經濟師梁海國説,貨品經香港再外銷,“雖然多交了服務費,花的時間和成本反而會更少。”

  不光會做加法,也善於做減法,退一步可能看到更遠,這是香港性格的另一特點。免稅表面看是減少收入,但卻成就了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記者採訪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加強時,提到倫敦也在做人民幣離岸中心,會不會對香港造成衝擊?他馬上回答説:“倫敦做人民幣業務,香港是支援的。”因為香港是亞洲時區,香港閉市時,倫敦和美國才剛開市,與倫敦合作才能讓人民幣業務24小時運作。

  同樣,記者提到上海是否威脅香港的金融中心位置時,陳加強説,上海是內地的金融中心,香港則面向世界,兩地並不是競爭關係,香港樂意幫助上海走出去,這個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合作機會。這就是香港的格局,作為一個國際化都市,它善於站在高處看問題。

  還有不少例子可以證明香港的遠見。比如正在動工的港深高鐵,地皮在1994年填海時就已確定將建高鐵;比如寸土寸金的香港還有76%的土地未開發,其中大部分被立法作為生態保護地……

  特區政府“門常開,水長流”

  好的制度是基礎,但最終效果還要取決於人。記者團下榻的酒店上網速度較慢,一位記者去前臺投訴,次日,酒店升級了整個網路,把流量擴大了10倍。顯然,為客戶提高頻寬不是酒店的義務,但它選擇了提供好服務。

  予人方便、為人服務的意識,已經深化到香港政府部門的文化中。

  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副處長梁黎艷明告訴記者,如果一個人在香港做貿易,對一些規章制度不了解,“不論打給政府哪個部門,一定會有人幫你,就算他不知道,也會幫你找到知道的人。”這樣的服務,顯然已經超越了簡單的照章辦事。

  新建的香港特區政府大樓,是一個正對著海灣的拱門形狀,被稱為“門常開,水長流”的地方,這裡除了“流水生財”的風水含義,其實更多地體現了香港人開放、開明、開朗的性格。能疏就不去堵,能合作就不去對抗,放開短期利益面向長遠,拋開干擾專心目標,這或許就是香港活力的內在奧秘。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