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設施遍及廣西各地 人民素質日漸提升

時間:2008-12-16 13:49   來源:廣西日報

  文化設施是一種地標式的文化名片,它不但承載著精神和文化高度,對於每一個享受它的人來説更代表著一種生活品質。近年來,一座座充盈著希望的文化設施在八桂大地上次第鋪展:廣西圖書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桂林體育中心、桂林興安樂滿地主題公園、柳州市博物館……一批縣級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中心也相繼投入使用。隨著50大慶重點項目廣西科技館、廣西民族博物館近日的華美亮相,這些高標準文化設施的投入使用,改變了廣西各地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它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各種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日漸成為提高市民素質的重要文化場地。

  公共文化設施遍及廣西城鄉各地

  近年來,廣西各級政府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構建以中心城市為主幹、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文化設施網路,完善縣市、社區和鄉鎮村文化設施體系。突出抓好基層文化館(站)、圖書館、廣播電視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在大中城市建設一批重大文化設施。形成了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據統計,“十五”期間,廣西不斷加大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繼2001年邊境建設大會戰投入1105萬元建成57個邊境文化站以及投入300萬元建設400個村級圖書館室示範點後,2002年自治區和各地又投入1.2億元,在全區建設了460個宣傳文化站,併為每個站送去價值3萬元的電腦、列印機、DVD播放機、彩電、組合音響和2000冊科技圖書等內部設備。2003年,又實施東巴鳳三縣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自治區專門撥出600萬元,為3個縣(自治縣)興建24個鄉鎮文化站。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自治區本級財政共投入了3億多元並引資建設了一批大型文化項目,如廣西藝術學校教學大樓、廣西木偶團兒童劇院、廣西歌舞劇院綜合排練場、廣西圖書館改擴建工程等。各地市也加大文化設施投資力度,新建了4個地市級圖書館和群眾藝術館。新建了35個縣級文化館、圖書館,8個市級博物館。欽州市投資3500萬元建設市文化藝術中心;河池市民族圖書館共投資2000多萬元。

  為慶祝自治區成立50週年,廣西特別規劃建成514個鄉鎮文化站,總投資1.6448億元,並推出總投資2.5億元的廣西科技館、總投資12.33億元的廣西體育中心和總投資2.5億元的廣西民族博物館3項重大公益項目。這些在建項目陸續如期投入使用,為人民群眾開展健康豐富的文化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場地,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素質。

  一批新文化設施將加快廣西建設步伐

  為全面提升大眾素質,使中心城市市民享受更高水準的公共文化設施,一批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現代化標誌性新文化設施陸續投入使用和正在加緊建設。

  位於南寧市民族大道上的廣西科技館,其外貌神似桂林的象鼻山、陽朔的月亮山、北海的珍珠貝蚌,體現了廣西科技館作為標誌性建築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與科技內涵三大要素,是近年來國內科技館建築設計中的佳作。廣西科技館作為現代化、綜合性的科普場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以科普展教、科技文化交流、青少年學生校外素質教育為主要功能,以“探索?科技?交流”為主題,探索科學原理,普及科技知識,開展科技文化交流與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將提升廣西公眾科學素養、人文素質和綜合競爭力。

  廣西民族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廣西最大的文化設施投資項目,總建築面積達3.3萬平方米。廣西民族博物館是搶救、保護、發掘、研究和展示民族文物的重要場所,是宣傳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明的重要窗口。它以廣西12個世居民族繁衍生存和融合發展的社會發展物證、文化與藝術遺存、典籍等文化遺産及其研究成果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教育宣傳為主要任務,同時兼顧對周邊省份各民族以及東南亞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資料收藏和宣傳展示,兼具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文化交流功能,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相關民族文化研究和交流的活動場所。它的建成,對於樹立廣西新形象、推動更大範圍內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加快文化廣西建設步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正在建設中的廣西體育中心,作為自治區“十一五”規劃、自治區成立50週年重大規劃、自治區先進文化省區建設三大規劃的重點項目,將為廣西和南寧市競技體育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將使廣西具備舉辦國內外的重大體育賽事和大型文化交流演出的能力,促進中國與東盟的文化、體育交往;同時也將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體育文化生活的需求,對於提升廣西和南寧市的整體形象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高起點、高標準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陸續建成,使生活在廣西的各少數民族不斷享受到國家進步、科技發展的成果,多年來有系統建設的文化設施使廣西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12個世居民族的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走向更加幸福的未來。(記者覃咏梅)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