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輝煌50年:工業新跨越

時間:2008-12-04 08:57   來源:人民日報

  工業興桂是壯鄉的追求與夢想。

  一個故事,印證著廣西工業的薄弱與辛酸:毛澤東主席于1958年初在南寧主持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時,一天他指著遠處的兩根煙囪問當時廣西負責同志:那是什麼?韋國清説:是一個磚廠。毛主席聽後頷首一笑:在這裡,終於看到了一絲廣西工業的氣息。

  歷經半個世紀風雨,廣西正走上一條獨具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如今,工業已成為壯鄉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2007年,廣西工業完成增加值2090億元,是1958年的360.9倍。

 
  工業從一無所有到門類較為齊全

  
  自治區成立之初,廣西工業家底有多厚?僅有5.79億元的工業增加值。

  了解這一狀況後,毛澤東主席對廣西負責人説:廣西工業發展慢了,要加快!他提出三大建設項目,這就是在廣西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柳州鋼鐵廠、西津水電站和柳州化肥廠。

  隨後,黨中央作出了沿海城市支援邊疆的決定。於是,廣西主動向上海老大哥求援,開始了全國最早的“招商引資”和“引進人才”。到1969年,上海共有26家企業南遷廣西,約有3000名職工連同家屬8000多人,毅然離開繁華的大上海,來支援廣西工業建設。

  汪春偉,廣西經委副主任。他的父親汪長先,就是1960年隨上海如生罐頭食品廠遷到廣西的。那一年,汪春偉只有幾歲。幾十年過去了,如今,他這個“小上海”已成長為廣西工業部門的負責人,繼續為壯鄉工業發展作貢獻。

  廣西民族印刷廠、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制藥廠……這些南遷企業的到來,帶來了國內先進的機器設備和先進的管理經驗,讓廣西工業具備了“造血”功能。

  時間飛逝,26家上海支邊企業就像一顆顆種子在八桂大地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孕育了廣西的現代工業。

  自治區經委主任馮祖華説,經過多年發展,廣西工業已從一窮二白變成門類較為齊全。其中,制糖、有色、冶金、電力、汽車、機械、建材、食品、醫藥等已發展成優勢産業。

  新世紀之初,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全面實施“工業興桂”戰略。這一戰略的實施,讓廣西初步形成了整車生産産業集群、發動機生産産業集群、機械産業集群、有色金屬産業群等。

  同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日益增強。“柳州歐維姆”研製的“夾片式群錨拉索”項目,榮獲了第七屆中國專利金獎;“玉柴”研製的YC6L—50新型歐V電控柴油機,實現與國際發動機研發保持同步;桂林橡膠機械廠的液壓硫化機系列産品,代表了國內同行業最高水準……

  一批名牌産品應運而生。“十五”以來,先後有“雲鷗”蔗糖、兩面針牙膏、柳工牌裝載機、玉柴牌柴油機等20個産品獲“中國名牌産品”稱號,有三金、索芙特、田七、金嗓子、噴施寶等16個産品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現在,廣西食糖佔全國産量的60%以上,柳工集團的裝載機全國市場佔有率達18.2%;玉柴集團的系列柴油機産銷量居全國前列;柳州華錫集團年出口錫、鉛等居全國首位;上汽通用五菱微型車産銷居行業第一……

  如今,廣西工業開始“走出去”。玉柴集團的産品已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在進入歐美市場;50年前從大上海遷到廣西的“柳工”,業務已遍佈全球,其主導産品50型裝載機已佔據印度70%以上市場。

  清潔生産和綠色工廠,詮釋著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

  提起鋼鐵企業,人們自然會想到高能耗、高污染。但走進柳州鋼鐵(集團)廠區時,記者發現這裡綠意盎然,花草飄香。

  “前些年,我參加市人代會,常因污染問題被代表們質詢,頭都抬不起來。”憶及當初,柳鋼集團董事長陳永南別有一番苦衷。

  如今,柳鋼走出了一條化廢為寶、迴圈利用的綠色工業發展之路。

  現在,像柳鋼這樣將“綠色理念”注入“發展血脈”的企業越來越多。柳州市乘勢而上,狠抓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終於甩掉了 “酸雨之都”的帽子。

  既要工業經濟增長,又要環保指標下降,這條路不好走。柳州市委書記陳剛坦言:“必須大力淘汰落後産業,加快迴圈經濟發展。”現在,柳州正分期分批將污染企業搬遷出去。2008年,柳州還投入25億元,啟動了包括6個縣城的污染治理工程。

  柳州的行動,颳起了廣西工業發展的綠色“旋風”。南寧、桂林、玉林、百色等市紛紛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落後産能上做好減法;在盤活土地、原材料、設備等存量資源上做好加法;在實施技術改造、培育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新型産業上做好乘法。

  北部灣經濟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科學劃分了城市、農村和生態三類地區,切實抓好生態保護。欽州為保護海洋環境,環保不過關的項目一律不給上。在防城港,一個較大的項目想進來,但要毀掉一片紅樹林,市委領導堅決反對!為保護清灣江的水源,北流市僅2007年就關閉取締土紙廠311家。

  今天,從北到南,一條綠色的工業帶鑲嵌在美麗的壯鄉大地上!

  一艘艘經得起衝擊的“航母”,引領工業産業不斷升級

  金融風暴襲來,各地均感到了陣陣寒意。然而,一組數據卻讓壯鄉人民心中暖流涌動: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廣西全區GDP同比增長15%,超過全國平均增長水準;工業增幅創近10年來新高,1—9月,廣西實現工業增加值1390.86億元,同比增長20.8%。

  這一成績來之不易。

  “廣西與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最根本的是工業化程度低。因此,加快工業化進程是廣西開放發展的重點和關鍵。”自治區主席馬飚説。

  在發展問題上,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鮮明地提出,要堅持産業、交通和北部灣經濟區發展“三優先”,並提出了以空間換時間、以資源換産業、以存量換增量的“三換”戰略思想。

  從官員到百姓,廣西人從不諱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為把耽誤的發展時間奪回來,廣西人充分發揮區位、政策、資源等各種空間優勢;為換來産業發展,廣西人引進大企業、大集團開發利用優勢資源,打造支柱産業;為形成更多增長點,廣西人盤活現有存量資産,引進國內外投資者,做大做強經濟總量。

  近年來,廣西緊緊抓住東部産業轉移的歷史機遇,結合特有優勢,不斷“引進來”,果敢“走出去”,加大自主創新,引導産業升級。

  為此,廣西提出打造有色金屬、石化、冶金、汽車、食品、機械、電力等七大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支柱産業,打造建材、造紙、木材加工、紡織服裝與製革、醫藥、電子資訊和造船等七大特色産業,並加快培育被譽為“産業航母”的交通投資集團、有色金屬集團、金融投資集團、鐵路投資集團、林業集團等大公司、大集團,加快産業經濟發展。

  隨著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再次找到了向世界跨越的新支點。目前,中石油千萬噸煉油項目、芬蘭斯道拉恩索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等一批投資幾百億上千億元的重大項目紛紛落戶北部灣。特別是防城港鋼鐵基地和防城港核電兩個重大項目,將成為廣西工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這一成績與廣西改革開放30年來的積累分不開,也與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迅速反應、科學決策分不開。

  在國務院出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十大措施後,廣西出手之快,出拳之重,令人嘆服。據介紹,廣西將投資5473億元,在自治區成立50週年大慶前興建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民生項目,投産一批重大工業項目,以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重大項目是廣西人共克時艱的“臂膀”,而佔工業比重達99%的中小企業更是廣西的“心頭肉”。為幫助中小企業應對危機,廣西頒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自治區財政最近下撥2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援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産品升級;緊急安排3000萬元資金,以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

  馬飚表示,只有99%的中小企業發展了,才會有工業的全面繁榮,真正實現“工業興桂”的目標。

  承接東風,健壯自己。待以時日,工業必將由廣西人的心結變成廣西人的驕傲!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