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汪金權:堅守山鄉中學22年 資助貧困學生安守清貧

時間:2010-06-30 14:10   來源:新華網

  他是華中師範大學87屆的優秀畢業生,分配在名校黃岡中學工作,但是一年後,他毅然回到貧困的大別山區。22年來,他“蝸居”山鄉中學,教書育人,任勞任怨,贏得學生的愛戴;22年來,他先後為學生墊付學費10多萬元,相當於他工資的一半……全國優秀教師汪金權的事跡,感動著荊楚大地,被人們盛讚為“大別山師魂”。

  義無反顧“蝸居”貧困山區

  5月14日下午,一場瓢潑大雨不期而遇。在湖北蘄春縣北部山區獅子鎮郝子堡村,風雨夾雜著泥漿直撲背靠山坡的一棟土坯房。頃刻間,4間房屋進水,危急時刻一家人連忙逃至屋外。而這一家的“頂梁柱”,47歲的汪金權此時正在30公里之外的課堂上,悉心輔導高三的學生備戰高考。

  汪金權祖祖輩輩生活在蘄北山區,在勤爬苦做的艱難歲月裏,他第一個從這裡跳出了“農門”,走出了大山。1987年,他以華中師範大學“優秀畢業生”之譽,分配到有“中國高中教育一面旗幟”之稱的黃岡中學任教。

  畢業後,汪金權回母校蘄春縣四中看望老師顧鳳鳴。四中位於蘄春縣北部,與安徽交界,地處大山深處,交通閉塞,條件艱苦。顧老師嘆息説:“四中條件太差,留不住老師,也招不到好學生。”汪金權説:“那我調過來。”

  顧老師當時以為汪金權只是隨口説説,沒想到,第二年他就真的回到了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山區中學裏,而且一幹就是20多年。

  20多年來,汪金權一直“蝸居”在學校一套沒有裝修的毛坯房裏,客廳裏只有一張舊木方桌,幾條木凳子。兩個房間,除了木板床,就是幾張板凳和木板壘起的兩個書架,架子上滿是書。房裏沒有衣櫃,裝衣服的只是兩個木箱子。

  就是這樣簡陋的房子,還是汪金權向學校租借的。他還長期讓生活困難的學生與他同住,多的時候,這套房間裏住了8個學生,現在還住著4個。

  汪金權是學校中老年教師中唯一沒有買房子的人。他的70多歲的母親、體弱多病的妻子和小兒子,至今還住在大山深處的老屋中。20多年來,他的工資從最初的幾十元漲到2000多元,但是他的家裏沒有一件像樣的電器,沒有一個像樣的傢具,同村裏外出的打工族早已陸續建起了樓房,即使在家務農的鄉親也先後蓋起了新居,而汪家住的依然是20多年前的土坯房。

  現任黃石七中校長的葉甲友是汪金權當年的中文系校友。他回憶説,畢業後,同學們一直都沒有汪金權的消息,直到2005年,他得知汪金權在蘄春四中任教,特意前往看望。看到他四十幾歲的人已是滿頭白髮,形神消瘦,葉甲友很辛酸,但是老汪一點也不在意。只是得知七中的宏志班可以幫扶貧困學生時,他一再請求葉甲友,能不能每年幫助安排幾名貧困孩子進去讀書。

  當年的同班同學,有的走上領導崗位,有的下海經商,有的在大學任教,當上教授。看到老汪的現狀,很多校友都想伸手援助,有人提出給他調到條件較好的學校,月薪可高達1萬元。老汪沒答應:我走了,四中的孩子們怎麼辦?

  “憑他的資歷、能力和聲望,老汪有許多機會、許多途徑可以改變自身命運,可他無一例外全都拒絕了。”葉甲友説。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