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記江蘇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園區法庭副庭長陳燕萍

時間:2010-06-30 14:09   來源:新華網

  在公正執法中添加和諧美——記江蘇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園區法庭副庭長陳燕萍

  “案子到了陳法官手裏,雙方心裏都踏實。”這是不少陳燕萍辦過的案件當事人的感受。15年來,陳燕萍不是靖江市人民法院園區法庭辦案最多的法官,卻是唯一的“三無”法官——無一例錯案、無一例陳情、無一例投訴。陳燕萍説,她的秘訣在於“用心、用情、多動腦筋”。很多當事人指名要求陳燕萍審理他們的案件。

  靖江市人民法院院長何能説,當事人可能對判罰不服而上訴,但從來沒有懷疑過陳燕萍的為人,這是百姓對她最好的評價。

  做麻風病醫生的父母教她“尊重人格”

  陳燕萍的父母是令人尊敬的麻風病醫生,他們在偏遠的麻風病醫院整整工作了16年。陳燕萍至今還記得,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用消毒液洗手洗臉。她當時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像其他農村孩子一樣,能光著腳在地上走路。

  陳燕萍6歲多的時候,有一次也跟著當地孩子對麻風病人喊“癩子”“醜八怪”。一向疼愛她的父親狠狠地給了她一記耳光,對她説:“麻風病人也是人,要尊重他的人格。”父親的一巴掌,讓陳燕萍懂得了一個道理:要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做一個善良的人。

  2002年8月,陳燕萍受理了一起女兒起訴親生母親的特殊案件。原告小敏(化名)1歲時臉上開始長瘤,由於家境貧寒,一直沒得到及時治療。7歲時小敏父親患鼻癌去世,留下5萬多元債務,母親又離家出走,她只能靠爺爺到建築工地做小工、奶奶在家種地養豬維持生活。由於生活實在困難,加上小敏病情不斷惡化,萬般無奈之下,小敏將母親告上了法庭。

  在找到小敏媽媽卻無法挽回母愛的時候,陳燕萍沒有採取“判”的手段:“我要給小敏留下哪怕一丁點希望。”

  她開始主動承擔起媽媽的角色,拉著小敏到南京、到上海尋求專家治療;開學了,她給小敏送去學習用品、學雜費和生活費;兒童節,她給小敏送去節日禮物;春節到了,她給孩子添置新衣新褲。有一次,陳燕萍帶小敏去醫院看病,小敏在進入檢查室前忍不住摟著她説:“媽媽,我怕!”“不要怕,以後我就是你的媽媽,我們一起來戰勝病魔。”陳燕萍心疼地安慰著小敏。從此,每當陳燕萍去看望小敏時,鄰居都羨慕地説:“小敏,你的法官媽媽又來看你了。”那一刻,小敏的臉上總會洋溢出平時難得一見的笑容。

  在陳燕萍的努力下,小敏已進行4次大的手術,其中一次手術切除的腫瘤重達2公斤。陳燕萍仍在努力:“感謝社會各界對小敏的幫助,我要儘量幫助孩子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如果可能,我還希望她們能母女團圓。”

  正是陳燕萍的特殊經歷,讓她在面對小敏那張因腫瘤而扭曲的臉時那麼坦然,就像面對自家的孩子;而在走訪殘疾當事人時,面對淩亂惡臭的房間,她也沒有表現出任何不適,並因此成功打開了當事人的心扉。

  2009年5月,陳燕萍承辦了仲某訴崔某離婚案,她按辦案程式向原被告發送了開庭傳票。開庭那天,陳燕萍因臨時出差,委託同事審理。同事發現,崔某早年因車禍導致下肢癱瘓,家人背著他,乘計程車趕了20多公里的路才到法庭。調解過程中法院了解到,崔某同意離婚,只因醫治疾病花光了積蓄,生活又不能自理,他要求前妻能承擔相應的扶助義務。但前妻生活並不富裕,拒絕了崔某的要求。法庭上兩人互不相讓,情緒失控的崔某急得一頭撞向審判庭的臺階,現場一片混亂,只能暫時休庭。

  陳燕萍回來後得知這一情況很不安,怨自己沒有問清崔某的情況。她隨即和同事冒著大雨到崔某家,發現身長褥瘡的當事人頹廢地蜷縮在床上,臨河的小屋裏滿是潮氣,散發出一股惡臭。陳燕萍坦然坐了下來,滿懷歉意地對崔某説:“如果早知道你身體不便,我們會到你家現場開庭。讓你趕那麼遠的路到法庭,我向你道歉。”

  聽了陳燕萍一番暖心的話,40多歲的男子漢像個孩子似地哭了。崔某動情地説:“這不怪你們,我並沒有告訴你們。你不嫌棄我身上的異味,是唯一真正尊重我的人。這個官司我聽你的。”

  在陳燕萍的調解下,崔某同意了離婚,他的前妻也願意將房産中屬於自己的份額,作為撫養費給崔某,女兒由前妻撫養,不要求崔某給付撫養費。如今,崔某正努力走出車禍和離婚的陰影,積極做著恢復性訓練。他説,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是法官的溫情重燃他生活的信心,自己要過好每一天。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