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男,漢族,1952年5月生,浙江諸暨人,大學普通班學歷,工商管理碩士,研究員,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2002.05— 重慶市委常委、副市長,2002.10市政府黨組副書記,2003.07兼重慶行政學院院長,2003.09兼市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
時間:2009-09-17 14:08   來源:SRC-423
<P align=center><IMG src="./ftsl/200909/W020090917510262931676.jpg" OLDSRC="W020090917510262931676.jpg" /></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體_GB2312>  2009年5月26日,黃奇帆(右二)陪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參訪重慶臺資資訊産業園(資料圖片)</FONT></P>
<P>  台灣網9月17日重慶消息 作為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既是長江上游經濟中心、西南工商業重鎮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西部大開發重點地區和臺商重點投資目的地。重慶曾是國共合作的重要政治舞臺,見證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戰的歷史,與臺灣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如今血緣親情、故土鄉情仍然聯繫著重慶和臺灣,成為渝臺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的紐帶。在當前形勢下,渝臺交流合作優勢明顯,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大有可為。</P>
<P>  在國慶六十週年即將到來之際,台灣網記者就重慶直轄12年來,渝臺兩地交流交往及發展情況,專訪了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P>
<P>  <STRONG>記者:重慶直轄以來,渝臺兩地交流交往快速發展,人員往來日益密切,請您介紹一下渝臺兩地在經貿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方面的情況。</STRONG></P>
<P><STRONG>  黃奇帆:</STRONG>渝臺素有淵源,人脈關係深厚。1949年前大陸到臺灣200萬人中,有60萬曾在重慶工作和生活過。血緣親情、故土鄉情至今聯繫著渝臺兩地近8萬個家庭、35萬人。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重慶直轄以來,渝臺聯繫更加緊密,交往更加頻繁,雙方都從中得到更多便利和實惠。</P>
<P>  一是高層互訪愈來愈密切。2005年10月,臺中市市長胡志強先生、原臺北市副市長歐晉德先生、桃源縣副縣長黃敏恭先生率三個縣市組團共30人參加在渝舉行的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2006年9月和今年7月,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先生兩次率團來渝參觀訪問。2008年4月,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率團訪問重慶,參觀了西永微電子産業園區及重慶大學城,與薄熙來書記、王鴻舉市長會談,就爭取早日直航,推進渝臺交流,加強電子資訊産業和農業合作等達成了共識。渝臺直航後,受薄熙來書記和王鴻舉市長委託,我於今年2月率團赴臺進行為期6天的訪問,分別拜訪了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先生、榮譽主席連戰先生、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先生以及華聚基金會董事長陳瑞隆先生,參觀了幾個重要的電子資訊類企業。今年5月,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先生又率團來到重慶,出席“重慶臺灣周”系列活動。</P>
<P>  二是經貿交流活動豐富多彩。2006年9月,兩岸科技經貿及汽車發展論壇在渝舉行,渝臺兩地工業界、科技界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400余人與會,時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的江丙坤先生出席論壇並致辭。2008年7月,“聚焦臺商——重慶IT特別行動”在渝舉行,216家臺資企業和機構參加,簽約項目65個,總投資額達到340多億元。今年2月,第五屆海峽兩岸資訊産業技術標準論壇在渝舉辦,兩岸資訊産業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有關人士300多人與會,圍繞TD—SCDMA等7個專業技術領域達成23項共識,推動兩岸資訊産業技術合作從名詞術語、測試方法擴展到試驗驗證、應用業務的更深層次。今年5月,國臺辦與我市共同舉辦首屆“重慶臺灣周”活動。重慶是西部唯一一個獲准舉辦此類活動的城市,吸引了兩岸政商界要人云集,與會人數逾千,簽訂渝臺經貿合作項目49個,項目總額達383億元。豐富多彩的經貿交流活動,增進了渝臺之間的了解,推進了兩地經貿合作。海關數據顯示,臺灣是重慶第七大貿易夥伴。2008年,渝臺雙邊貿易額超過2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雙邊貿易額也有6000多萬美元。</P>
<P>  三是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頻繁。重慶是具有三千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抗戰文化、“陪都”文化、三峽文化等巴渝文化獨具特色。一年一度的“三峽巴渝文化”交流活動,吸引著一批又一批臺灣同胞來渝觀光訪問。2007年6月,第五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化研討會在渝舉辦,來自海峽兩岸的200名專家、學者和有關人士,就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抗戰文化及其現實意義和巴渝文化等議題展開探討,引起了廣泛共鳴。重慶的發展也受到臺灣媒體的廣泛關注,年年組織系列專題報道活動。比如2007年,臺灣《中國時報》、東森電視臺等8家主流媒體參加“新重慶、新三峽記者採訪活動”,對蓄水後的三峽做了整體報道。2008年,臺灣中國時報集團專門組織“魅力城市記者採訪活動”,全方位對重慶進行報道。今年,臺灣東森電視臺、中天電視臺、TVBS電視臺等10余家主流媒體參加“開放的重慶記者採訪活動”,對重慶直轄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了宣傳。這些宣傳報道,將重慶客觀、真實地展示給臺灣同胞,促進了兩地的人員往來。</P>
<P>  重慶是中西部地區唯一同時享有兩岸直航、臺胞落地簽注權、臺胞居住五年期滿換證簽注權和旅行社獨立直接組團赴臺旅遊四種許可權的城市。2008年,兩地互派交流團組161個、2200余人次。今年上半年,臺胞來渝1.3萬人次,同比增長67%;重慶赴臺7916人次,同比增長5.9倍。來往大陸簽注1290人次,增長42.9%;在渝常住臺胞1763人,增長20.6%。以前渝臺直航班機每週2班,客滿率85%以上,本月起準備擴大到5班。現在重慶每年接待臺灣遊客5萬人左右,兩年內可望攀升到10萬人以上。</P>
<P>  <STRONG>記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商前往重慶投資置業,他們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發展態勢如何?</STRONG></P>
<P><STRONG>  黃奇帆:</STRONG>重慶是一座正在加速發展的城市。富集的發展機遇、巨大的市場空間、廣闊的發展前景,被包括臺商在內的各方投資者看好。尤其是國臺辦支援重慶建設西部地區對臺經貿合作先行先試區,重慶有望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成為臺商投資的第三個重點區域。截至目前,重慶累計批准臺資企業871家,合同臺資15.8億美元。2008年,重慶實際利用臺資1.8億美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多,增幅位居中西部第一。</P>
<P>  臺商在渝投資領域比較廣泛,其中在電子資訊産業、農業、運輸物流業、房地産業、汽車摩托車産業的聚集效應最為明顯。</P>
<P>  重慶臺資資訊産業園今年5月正式掛牌,已入駐臺資企業5家。其中,臺灣茂德8英寸晶片項目是臺灣近年批准的首個大型電子科技企業在大陸的投資項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産。富士康(重慶)産業基地2千萬台惠普筆記型電腦代工項目上個月正式簽約。</P>
<P>  重慶北碚臺灣農民創業園是全國首批設立的4家臺灣農民創業園之一,核心區規劃面積5000畝。已有5家臺資企業落戶園區,啟動了臺灣精緻水果種植、精品花木基地、葛根種植與深加工、亞洲“銀花王”等項目,協議引資8000多萬美元。目前正在洽談的還有13家。</P>
<P>  按照國家批准的規劃,重慶作為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主城區面積將擴大1倍,人口也將增加1倍。目前正在推進“五個重慶”建設,要建成森林、暢通、平安、健康、宜居的重慶。房地産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對臺商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日月光集團就投資60億元,在渝中區較場口這個黃金寶地,建設兩棟80層的大樓,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2010年建成後,將成為渝中半島的標誌性建築。</P>
<P>  隨著重慶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步伐的加快,不少臺商對來渝投資物流業興趣濃厚。臺灣陽明海運已在長壽選址籌建集裝箱碼頭。長榮集團與重慶商社強強聯合,成立慶榮物流有限公司。在渝已有投資的臺灣中航偉聯集團、臺灣永明水泥製品公司等也都有投資運輸物流業的意願。</P>
<P>  還有一批臺資企業青睞汽車摩托車産業。重慶元創實業公司、重慶大江東陽塑膠製品有限公司、重慶永俊模具有限公司、仁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臺資企業為汽車摩托車産業配套,總投資6000多萬美元。此外,還有電鍍、熱處理等一批臺資項目與汽摩産業密切相關。</P>
<P> <STRONG> 記者:近年來,重慶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惠臺政策措施,實施效果如何?重慶在服務台胞、維護臺胞合法權益方面有些什麼措施?</STRONG></P>
<P><STRONG>  黃奇帆:</STRONG>重慶是當今大陸優惠政策最富集的地方,有西部大開發政策、三峽庫區特殊政策、少數民族地區優惠政策、試驗區優惠政策、保稅港區政策等等。臺灣企業和臺灣同胞來渝,這些政策都適用。同時,在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惠臺政策措施的基礎上,今年2月,我們率各省市之先,出臺八條惠臺政策,包括扶持臺資中小企業,給予財稅信貸政策支援;成立註冊資本金規模10億元人民幣的臺資企業融資擔保公司;對落戶重慶臺資資訊産業園、臺灣農民創業園、臺商工業園的臺資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率15%的優惠政策等,受到海峽兩岸廣泛關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等在渝金融機構簽署了17個為在渝臺商提供金融服務的項目,融資和授信額度達到253億元,極大地緩解了金融危機下在渝臺資企業的資金壓力。在八條惠臺政策強力刺激下,今年1—6月,重慶新批臺資企業18家,合同臺資6.2億美元,同比增長79.3%,佔全市合同外資總數的41%;實際吸收臺資4300萬美元,同比增長42.5%。6月份以後,臺資臺企入渝的勢頭更猛,僅富士康産業基地一個項目就是30億美元。</P>
<P>  在服務台胞、維護臺胞合法權益方面,重點有三個方面:  </P>
<P>  一是加強法制保障,切實保障臺胞合法權益。我們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于1998年制定《重慶市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條例》,並於2005年進行修訂,為臺灣同胞投訴協調工作提供地方性法律依據。市政府專門成立了臺商投訴協調中心,負責協調解決市域臺商投訴糾紛及案件工作。成立了市臺商權益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研究解決臺商投訴協調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切實保障臺胞的合法權益。</P>
<P>  二是建立長效機制,切實解決臺胞工作生活中的具體困難。我們建立了“六台”聯席會議制度,即市人大民宗僑外事委員會、市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員會、市臺辦、民革重慶市委、臺盟重慶市委、市臺聯等六家涉臺單位,每季度舉行聯席會議,圍繞一個主題,互通資訊、通報情況。同時,建立“三會制度”,即臺胞定期會訪制度、臺胞權益保障秘書長聯席會議制度、臺商權益保障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制度,主動關心並協調解決臺胞在生産、經營、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P>
<P>  三是加強溝通、提供諮詢,幫助臺商了解大陸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很多臺商投訴糾紛案件的産生都是緣于他們對大陸法律、法規不了解或在認知上存在一定差異所造成。為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由市臺辦牽頭,對臺胞、臺商、臺屬實行定期會訪,加強臺資企業與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繫;海關、工商、法院、出入境管理等部門主動為臺商提供諮詢服務,宣傳解釋大陸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據不完全統計,直轄12年來我市共受理涉臺糾紛投訴案件350余件,絕大部分案件已依法通過司法或行政協調妥善解決。今年1—8月,我市共受理涉臺矛盾糾紛44件,已結案34件,結案率77.3%,其餘正在調處之中。</P>
<P> <STRONG> 記者:當前,兩岸關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您如何看待重慶與臺灣交流合作的明天?</STRONG></P>
<P><STRONG>  黃奇帆:</STRONG>重慶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長江上游最大的經濟中心、西南工商業重鎮和水陸交通樞紐,也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和臺商重點投資目的地。在當前兩岸關係呈現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良好態勢下,在大陸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産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渝臺交流合作優勢明顯,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我們相信,通過不斷努力,重慶與臺灣交流合作必將迎來一個嶄新的局面。也希望廣大臺商朋友抓住重慶發展的機遇,多來重慶參觀、考察、投資,與重慶共謀發展,共創雙贏。(重慶市臺辦/李桂英)</P>
<P align=center><IMG src="./ftsl/200909/W020090917510263314721.jpg" OLDSRC="W020090917510263314721.jpg" /></P>
<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體_GB2312>2009年7月17日,黃奇帆陪同江丙坤參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資料圖片)</FONT></P>
<P>  <FONT style="FONT-SIZE: 14pt" face=宋体><STRONG>黃奇帆簡歷:</STRONG></FONT></P>
<P>  黃奇帆,男,漢族,1952年5月生,浙江諸暨人,大學普通班學歷,工商管理碩士,研究員,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P>
<P>  1968.09—1974.09 上海焦化廠焦爐車間工人 
<P>  1974.09—1977.09 上海機械學院儀器儀錶係自動化儀錶專業學習 
<P>  1977.09—1983.07 上海焦化廠設備科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 
<P>  1983.07—1983.12 上海焦化廠副廠長 
<P>  1983.12—1984.04 上海市委整黨辦公室聯絡員 
<P>  1984.04—1987.01 上海市經委綜合規劃室副主任 
<P>  1987.01—1990.06 上海市經濟資訊中心主任(副局級,1988.09獲副研究員職稱)<BR>  1990.06—1993.01 上海市浦東開發辦公室副主任 
<P>  1993.01—1994.09 上海市浦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1993.12明確為正局級,獲研究員職稱) 
<P>  (1988.12—1993.09上海市第六屆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P>  1994.09—1995.04 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兼市委研究室主任 
<P>  1995.04—1995.07 上海市委副秘書長(1994.10—1995.05借調中央辦公廳工作) 
<P>  1995.07—1996.03 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政府副秘書長 
<P>  1996.03—1998.04 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體改委副主任 
<P>  1998.04—1998.05 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經委主任,市工業工作黨委副書記 
<P>  1998.05—2001.10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經委主任,市工業工作黨委副書記(1998.02—1999.12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職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班學習,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P>  2001.10—2002.05 重慶市副市長 
<P>  2002.05— 重慶市委常委、副市長,2002.10市政府黨組副書記,2003.07兼重慶行政學院院長,2003.09兼市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 
<P>  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市二次、三次黨代會代表,市二屆、三屆人大代表</P>
<P>  負責市政府常務工作。分管的工作:財政、工業(含國防工業)、資訊産業、教育、國資、稅務、金融工作。 
<P>  分管的部門(單位):市財政局、市經濟資訊委(市國防科工辦)、市教委、市國資委、市地稅局、市金融辦、市中小企業局(市鄉企局)、市教育考試院(市招生辦、市自考辦);聯繫市國稅局、人行重慶營管部、重慶銀監局、重慶證監局、重慶保監局、市通信管理局。</P>
編輯:宿靜
人物動態
黃奇帆:做好重化工産業 加速推進“三化”進程
黃奇帆:加快建設步伐 為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築巢引...
黃奇帆:重慶市前8個月GDP增13.1%
黃奇帆:金融危中有機 重慶風景稍好
黃奇帆會見蘭州市黨政代表團
更多>>
渝臺交流
江丙坤到訪重慶 薄熙來寄望渝臺合作雙贏
宋美齡重慶生活照展出
重慶作家團受邀赴臺訪問 深入探討兩岸文學現狀
重慶舉行“今日臺灣風情”攝影展
重慶銀行鼎力支援臺資企業 臺灣遠東看好在渝發展
臺灣水果低價直銷免費嘗
臺灣水果風情賞重慶將開幕 價格有望降三成
重慶舉行西南四省市臺辦工作交流會
重慶蔣介石行營發現逃生地道 直達長江邊
臺盟重慶市委為汽車産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支招”
第五屆海峽兩岸資訊産業技術標準論壇在渝閉幕
海峽兩岸資訊産業技術標準論壇在重慶開幕
第五屆海峽兩岸資訊産業技術標準論壇在重慶開幕
重慶籌建水路直航臺灣 成西部首個“雙直航”
重慶市六家涉臺單位聚力助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更多>>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