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大事紀
更多 >>
往來法規
更多 >>
七日回顧
更多 >>
 
 
 
分析:連宋相繼登陸 “大陸熱”氣壞李登輝
 
 
  來源:      日期:2005-05-10 13:45

    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繼登陸,成為海內外傳媒的焦點,與此同時,臺灣社會也掀起了一股大陸熱潮。絕大多數的臺灣民眾對連戰、宋楚瑜登陸樂觀其成,但是,以李登輝為代表的極端“臺獨”勢力,對連宋大陸行是看在眼里,氣在心里,罵在嘴里。尤其是李登輝,最近日子很不好過,夜夜失眠,實在是氣暈了。

  請看李登輝最近的穢行污言:4月21日下午,李登輝與所謂的100個臺灣本土社團在臺北的喜來登飯店演出了一場鬧劇,那出鬧劇的名字叫做“面對國家迫切的危機、堅決反對連宋聯共賣臺”記者會。在這出鬧劇中,李登輝是要角,他污蔑連宋登陸是“聯共賣臺”,並數落連宋登陸有“5個不對”,一是原則不對,二是身份不對,三是時機不對,四是對談方式不對,五是對談的地點不對。李登輝顛倒黑白說什麼“連宋訪中凸顯政府公權力不彰,近來連宋和中國(大陸)勾連早有跡象,但是政府未能覺察和適時展現公權力,導致連宋‘賣臺’的作法,如今難以收拾,造成政局動蕩、民心不安”。他並胡扯說他當了12年的“總統”,期間中共(大陸)試射飛彈都不怕,但現在“國家”陷入空前危機,因此怎麼也睡不著。李登輝信口讕言:“兩岸對談的地點應該不是北京,去北京談,臺灣就會被中國(大陸)吞並。臺海問題關係世界和平,臺灣地位在二次世界大戰至今未定,臺海問題是國際問題”。李登輝妄稱“談兩岸問題的適當地點就是美國,臺灣主權的決定與美國有關”,“應該日本、美國、中國和臺灣,四個國家共同參與,坐下來談”。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李登輝表示,連宋兩人訪問大陸其實沒有差別,但是宋楚瑜要拿“扁宋十點共識”去談,影響會很厲害。

  對于李登輝罵陣,國親兩黨當即反擊。針對李登輝質疑連戰訪問大陸“身份、時機不對”,國民黨發言人張榮恭當天說,連戰以臺灣最大在野黨主席身份訪問大陸,是關心臺灣與臺海,身份絕對適當。宋楚瑜更親自召開記者會,指斥李登輝“沒念通臺灣史”,“要不然怎會忘了根也忘了本”,因此,李登輝才是“根本不對”。他質問李登輝:“如果臺灣從來就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怎麼會在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後割讓給日本,又怎麼會在8年抗戰之後,日本在三地向中國投降,並歸還臺灣?”

  在連戰登陸前夕,李登輝在罵聲不絕的同時,又把炮口對準了陳水扁和民進黨,下令對民進黨“全面宣戰”,表示年底縣市長選舉,他的那個“臺聯黨”將大量提名,即使和民進黨“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在連戰成行之後,李登輝又出席群策會“遏止連宋聯共賣臺”大會,說什麼“大陸要以武力攻臺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其中牽涉區域的安全、安定與和平,又有美日安保條約協防臺灣的牽制,假如鋌而走險,將會付出龐大的代價。”

  4月30日,惱羞成怒的李登輝,以兩個“憨人”(笨蛋)來形容連戰及即將登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說他們配合大陸演戲,嚴重傷害臺灣人民的利益。李登輝又罵連戰是“頭殼壞去”。5月1日,李登輝又胡言亂語,說什麼連宋訪大陸造成“臺灣去主權化”、“去民主化”和“去自由化”三大危機,此外,必須“提高警覺”的是,連宋與北京當局(大陸)建立夥伴關係後,會在臺灣發動各種“政治閃電戰”,包括“重啟罷免陳水扁案,都有可能”。李登輝稱,“臺灣更嚴峻的危機,不在軍事上,是最近大陸對臺灣發動的全面性挑撥、分化臺灣內部的新攻勢”。李登輝同時重彈“制憲”、“正名”老調。

  5月7日,李登輝左右開弓,一方面狠批連宋訪問大陸是“聯共賣臺”,又諷刺陳水扁騙票後又未堅持“制憲”。李登輝出席一個論壇致辭時大聲批判國民黨主席連戰,以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外訪”大陸。李登輝說,由于這兩個黨並非執政黨,與共產黨不同,不能相提並論。中共與連宋會談,目的是要進行“統戰”,連宋訪中國則是去效忠,去投降,賣黨求榮,欺騙臺灣人民。在批判連宋之外,李登輝談及“國代”選舉時以不指名的方式批評執政者陳水扁沒有誠信。他說,在“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時把制憲當作政見,獲得選票並當選後,態度就變了,“制憲”變成“憲改”,後來又變成“修憲”。這種沒有誠信的騙票做法相當可怕,如果在日本或美國,早就被彈劾。李登輝要民眾拿定臺灣心,不要被中國熱衝昏頭,並聲稱要利用5月14日的“國民大會代表”選舉表達心聲。

  李登輝之所以氣急敗壞,實在是氣不打一處來,有他的“道理”。首先是,去年底“立委”選舉,綠營氣焰受重挫,他的那個“臺聯黨”尤其是有泡沫化的危機。選後,在島內政治現實的壓力之下,陳水扁調整策略,一方面繼續裂解泛藍,一方面往中間靠攏,有了“扁宋會”,並達成十點共識,李登輝氣得睡不著,半夜打電話商量對策,並大罵陳水扁“抓鬼反被鬼抓去”。陳水扁說出了“臺獨”他任內做不到,即使讓李登輝主政,他同樣做不到。這實在是把李登輝氣壞了。三月份大陸出臺反分裂國家法,給島內“臺獨”勢力上了個緊箍咒,讓他們有一種幻滅感,李登輝困獸猶鬥,好不容易湊了個什麼“反反分裂法”的遊行,讓世界聽到“臺灣人民的聲音”,結果連宋登陸,把這個癟癟的氣球徹底戳破了。   二是,連宋登陸讓臺灣社會有機會重新審視大陸,親近大陸,這讓島內的極端“臺獨”勢力近年來的妖魔化“中國”的做法破功。一段時間以來,在李登輝等極端“臺獨”分子的挑唆與策動下,島內“臺獨”喧鬧一度甚囂塵上。從大搞“臺灣正名”以“去中國化”,到公開提出“公投制憲”推動“法理臺獨”,無所不用其極。極少數人更是壟斷了“愛臺灣”和“不愛臺灣”的話語權。在這樣的氣氛下,“中國”字被不斷地妖魔化,甚至變成一個負面名詞,說到“中國”,只要顯露出一絲親切或者向往,便會被視為“不愛臺灣”,或者是“出賣臺灣”;只要有人提出要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就會被扣上“賣臺”的帽子而百口莫辯。如今,連宋登陸讓臺灣百姓感受到大陸的善意,起到了一個“解放思想”的作用,這當然讓李登輝之流害怕。

  第三,民調顯示,“臺聯黨”政黨認同度只剩不到3%,去年“立委”選舉挫敗即是一大警訊,說穿了,“臺聯黨”的王牌只有“制憲正名”加“李登輝”,對選民已缺乏號召力。從目前局勢看,後續的縣市長、鄉鎮市長等選舉中,“臺聯黨”也將兵敗如山倒,就算神力附身,李登輝恐怕也難力挽狂瀾。在這樣的情形下,李登輝動作頻頻,也有選舉考慮,他是為了挖深綠選票,從民進黨那里割肉。這從民進黨的呼吁中可以看出端倪,民進黨說,泛綠內訌,只會讓泛藍坐享其成,希望“臺聯黨”切勿做出“親痛仇快”的舉動。

  連宋登陸,讓陳水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登輝罵東罵西,不排除有“掩護”陳水扁的可能,說出陳水扁想說而又不能說的話。事實上,當初扁宋會就是李登輝的授意。島內媒體分析說,扁李關係微妙,既相互排斥,又誰也離不開誰。因為,陳水扁需要李登輝唱黑臉“掩護”,而深綠選票是民進黨重要的票源。然而,陳水扁要在任內做出一點“歷史留名”的事情,只有在兩岸關係上做文章,這就迫使他必須擺脫李登輝路線。如何取舍,正如連戰所言,就在阿扁一念之間。  (孟甲)

  來源:人民網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