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大事紀
更多 >>
往來法規
更多 >>
七日回顧
更多 >>
 
 
 
連戰大陸之行載入史冊 和解洪流激蕩臺灣社會
 
 
  來源:      日期:2005-05-05 08:19

 

  臺灣和香港媒體評連戰訪問大陸成果,認為八天的和平之旅載入史冊,它激起的洪流讓臺灣社會重新感受到與大陸和解的重要性、可能性和急切性。 

  中央社3日報道說,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3日率領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搭機離開上海,下午將中轉香港返回臺灣。連戰在機場除感謝民眾自動地展現友誼外,也表示希望能有機會再赴中國大陸訪問。連戰今早在搭機離開上海前,發表簡短談話。他除表示,關于此行整體印象,一如在上海般,看到整個中國大陸,“成就創新新天地、楊柳青時憶故人”;因此希望能有機會再來訪問。連戰說,進行了八天的和平之旅,順利而成功地告一段落;承蒙中共中央熱情接待,相關部門、朋友全心全力妥適安排。他並指出,看到民眾自發自動地展示友誼,是他最珍貴、最值得回憶的經驗。

  香港《成報》3日報道:八天載入史冊,反“獨”初見成效。

  隨著上海市向臺灣贈送兩只大熊貓,連戰大陸的和平之旅亦畫上了完美句號。連戰這短短八天的旅程,既為化解國共兩黨80多年的恩恩怨怨,完成了歷史負托的使命,亦為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開拓了無限的可能性,成果可說是異常豐碩。連戰大陸之行必定載入兩岸史冊,展望未來,將有賴臺灣其他政黨人士為改善兩岸關係,進一步作出努力和貢獻。

  從連戰所到之處得到的熱情款待,到胡錦濤以中共總書記身分與他達成五點共識,皆充分體現了中共領導人解決兩岸問題的新思維,充分反映了胡錦濤和中央領導人,在兩岸問題上的最大誠意和善意。

  另一方面,連戰抓住這個解決兩岸問題的新契機,亦充分體現了他承擔歷史責任的膽識和勇氣。從出發前臺北機場的衝突事件,令他冒上被扣“紅帽子”的危險,到一行下來,不但國際社會的反應正面,臺灣民意漸漸趨向支持,甚至連陳水扁亦不得改變態度,間接肯定這次大陸之行的成果。連戰此行並未如“臺獨”分子所言是“聯共制臺”,而是自始終至終以臺灣人民利益為依歸,以他們關心的和平發展為最大訴求,他終于取得了應有的回報。

  連戰此行的理想表現,不但有力地回應了島內抵制和反對的聲音,令以李登輝為首的極端“臺獨”勢力陷于孤立,同時亦令他和國民黨佔據了民意和道德的制高點,對臺灣政治生態產生震撼作用。而親民黨宋楚瑜即將進行的大陸訪問,勢必要更有力和更實在地回應臺灣人民的需要,同時進一步為民進黨帶來巨大的壓力。連戰已啟動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進程,展望未來,臺灣其他黨派的應對策略將會十分關鍵。

  《香港經濟日報》5月3日報道:連去宋來 兩岸和解可期。

  連戰訪問大陸的八天行程,讓兩岸和解議題被炒得直衝雲霄,民進黨無疑需要面對極大壓力;尤其是此行間全程洋溢著親切感性的氣勢,讓不少透過電視鏡頭觀看的臺灣民眾別有一翻感受——當連戰在大陸每天都簇擁著數百名海內外記者,每天都露面國際媒體之上,不是比臺灣任何領導歷次的出訪活動都來得風光嗎?當他在大陸接到“五爪金龍”畫布和熊貓等賀禮,讓隨團的臺灣記者,都與有榮焉,雀躍之情,甚至溢于文稿的字里行間,對臺灣社會肯定有極大的感染力。

  再者,北京也成功地在連戰訪問過程中,讓“一中”的議題重新灑在近年只能高喊“愛臺灣”的臺灣土壤上,讓與北京和解的議題,在臺灣社會成為面對前途的迫切且可能的選項,有利于泛藍陣營未來在選舉中建構本身政綱的基礎,對于民進黨來說,當然也構成重大壓力。

  連戰登陸行帶來更特別的影響,在于北京繼借《反分裂國家法》將“兩岸現狀”的定義權,自華盛頓手上奪回來之余,這次再成功繞過華府,讓近年一直根據本身利益誘導兩岸關係發展的華府,大加慨嘆道:兩岸關係的發展,已不在美國掌握中。明顯地,北京是在兩岸問題上,真正地走向“以我為主”。從臺灣內部、兩岸關係、中美臺之間的互動各個方面觀察,連戰登陸一周多,確已激起一股大洪流,讓臺灣社會重新感受到,與大陸和解的重要性、可能性和急切性。

  來源:參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