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大事紀
更多 >>
往來法規
更多 >>
七日回顧
更多 >>
 
 
 
連戰大陸行 攜手開創兩岸關係發展新局
 
 
  來源:      日期:2005-05-04 08:01

    連戰的大陸之行已經圓滿結束。其間,胡錦濤總書記與連戰主席就兩岸之間共同關心的問題和兩黨關係,進行直接對話,坦誠交換意見,舉世矚目。人們普遍認為,這必將對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

  歷史會記住2005年4月29日,穿越了歷史的風雲,拋棄了歷史的恩怨,國共兩黨的最高領導人在這一天完成了歷史性握手,進行了正式會談。在會談中,胡錦濤總書記就發展兩岸關係提出4點主張,會談後胡錦濤和連戰以新聞公報的形式共同發布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基于對“九二共識”的堅持和對謀求兩岸共同發展、追求中華民族振興的共同責任,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兩黨關係進入新的一頁,也為兩岸關係發展開創了新的契機。

  連日來,人們以激動的心情關注和評價這歷史性的事件。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助理朱衛東說,這次會談是共產黨和國民黨兩黨面對現實,為開辟未來共同邁出的歷史性一步,為促進兩岸關係的和解、對話、和平和雙贏開啟了歷史性的契機。兩黨領導人在會談中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如果能夠得到落實,將有力推動兩岸關係全面解凍,創造兩岸和平雙贏的發展前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認為,胡錦濤與連戰會見、會談並共同發布新聞公報,再次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和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出發,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爭取國家和平統一的一貫立場和主張。胡錦濤在會談中就發展兩岸關係提出的4點主張和會談新聞公報中的5項“促進”,不是空洞的,而是務實可行的,也再次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兩岸同胞福祉的關切。他指出,中國共產黨在此次與中國國民黨歷史性的接觸和對話中,既立足于當前的臺海形勢,又充分地著眼于未來。一方面,不回避當前兩岸關係的嚴峻性,指明了“臺獨”的危害性,表明了反對和遏制“臺獨”的意志和決心。同時,著眼于兩岸民眾的所願、所想,展現了謀求兩岸同胞福祉、追求中華民族振興的胸懷。

  連戰大陸之行,民意是推手。胡錦濤和連戰的歷史性互動和成果,也受到臺灣各界的同步關注和積極評價。島內最新民意調查表明,56%的民眾肯定連戰大陸行有助兩岸和平發展,31%的人感覺兩岸關係趨于緩和,這是自1998年“辜汪會晤”後的最高點。島內一些專家、學者也表示,兩黨會談和發表的願景,為發展兩岸關係創造了新的思維和動力,符合兩岸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有利于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張麟徵指出,連戰訪問大陸及兩黨領導人會談,在臺灣社會影響之大、發酵之深前所未有。她說,在兩黨達成的政治主張中,可以看出大陸方面的善意。五點願景均是臺灣民眾關心的事情,得到大多數臺灣民眾的支持。這次會談對臺灣一個重要的影響是,臺灣民眾看到了一條新的兩岸政策和路線,臺灣民眾可以將這條路線與臺灣當局堅持的路線相比較,看看哪種政策更符合臺灣人民的根本利益,更有利于兩岸的和平與發展。中國文化大學美國所所長陳毓鈞教授指出,在兩岸關係日趨緊張的時刻,兩黨領導人所提出的政治主張,為兩岸關係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維,創造了機會和動力,可以說是在關鍵時刻採取了關鍵的行動。

  順應民意,順應潮流,開創兩岸關係的新局,大陸方面充分展現了胸襟和膽識,國民黨和親民黨也走在了前面,這勢必對民進黨產生強大的壓力,是順勢而為,還是逆流而動,民進黨實在應該從長計議。順應民意,順應潮流,民進黨必定會在兩岸關係上有大作為,裹足不前、逆流而動,民進黨必定會遭民眾唾棄。對此,臺灣淡江大學大陸所教授張五岳認為,國共會談是兩岸和解的一步,未來還需兩岸各界人士、各黨派積極參與。他希望在促進恢復兩岸談判、恢復平等協商的同時,兩岸繼續加強交流,以靈活的態度和措施,就攸關兩岸人民切身利益的議題進行溝通。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徐博東指出,若民進黨順勢而為,推動和落實國民黨和接著而來的親民黨與中共達成的黨對黨的會談成果,最後的功勞仍是屬于民進黨的。他認為連戰“投石問路”已將兩岸未來發展方向的光明大道“問”清楚,若民進黨執意拒走“光明大道”,是非常愚蠢的。若運用“反向思維”,回歸“九二共識”,積極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落實,遠離“臺獨”主張,把握其政治轉型的機遇,可能比國民黨或親民黨得更多的分,亦會得到大陸的重新認識。是非成敗,係于一念之間,民進黨不可不慎!(吳亞明)

  《人民日報》 2005年05月04日 第二版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