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大事紀
更多 >>
往來法規
更多 >>
七日回顧
更多 >>
 
 
 
彭維學:連戰參訪大陸開啟兩岸對話新管道
 
 
  來源:      日期:2005-04-23 10:12

    國民黨主席連戰將于4月26日-5月3日在大陸進行“和平之旅”。4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將會見連戰,舉行舉世矚目的“胡連會”,就兩岸和平發展進行“建設性對話”。這是國共兩黨領導人60年來第一次會面,將對臺海和平穩定與兩岸關係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連戰在陳水扁大動幹戈、殺氣騰騰打壓“大陸熱”之際來大陸進行“和平之旅”,既是他一個中國主張的體現,更是其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爭取島內民心、完成“歷史定位”的重要舉措。首先,認同中華民族,主張一個中國,承認“九二共識”,這是連戰訪問大陸的思想政治基礎。連戰認為,“國家的統一是全中國人的理念和最高理想”,“我是一個臺灣人,但我更要強調說,我是中國人”;“臺獨”是一種“忽視歷史、血緣和現實的言論,違背了民族大義”。其次,島內緩和、發展兩岸關係的主流民意,是連戰訪問大陸強有力的民意基礎。臺當局“臺獨”施政把兩岸關係推向危險的邊緣,增加了島內民眾對臺灣前途的不確定感。去年“立委”選舉結果顯示,兩岸緩和仍是島內主流民意。今年3月江丙坤到大陸參訪取得一係列成果,深受國際社會和島內各界的肯定。再次,島內政局的演變,是連戰訪問大陸的現實基礎。連戰使命感極強,非常注重黨主席卸任後的“歷史定位”。然而,連戰2000年接下黨主席時許下的四大願,幾乎無一實現:奪回政權的願望因“319槍擊案”抱憾終身;泛藍大團結因“扁宋會”而遙遙無期,昔日的泛藍盟主面臨邊緣化危機;黨的改造因包袱沉重、黨產無法處理而流于表面;國民黨民主化因王金平、馬英九兩強相爭。

  連戰寄望此訪取得一係列深受島內各界歡迎的實質性成果,謀求兩岸關係新前景和國民黨未來發展的新動力,為國民黨重新奪回政權打基礎。具體而言:一是建立國共兩黨高層對話機制,也利未來國民黨與共產黨進行深入的、常態性的交流,為國民黨的未來發展注入活力。二是打破兩岸僵局,建立兩岸交流的新管道,推動兩岸關係良性互動與發展,突出國民黨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掌握大陸政策主導權,爭取民意支持。三是凝聚泛藍支持者,為國親合並創造條件。四是確立國民黨未來以一個中國原則為核心的政治走向,使自己卸任後成為國民黨有實力的“仲裁者”和“精神領袖”,避免國民黨激烈的路線之爭與權力之爭。

  連戰訪問大陸必將取得重大成果,這不僅將建立國共兩黨高層對話機制,建立“黨對黨”的交流對話新渠道,更將對兩岸關係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國共兩黨關係方面,“胡連會”是國共領導人60年來的首度對話,不僅有利于雙方化解歷史恩怨,加深了解,更有利于國共兩黨面向未來,建立高層對話、交流機制。在兩岸關係方面,作為臺灣最大在野黨黨主席的連戰訪問大陸,國共兩黨坦誠交換意見,求同存異,無疑有利于兩岸緊張氣氛的緩和,增進兩岸良性互動,為未來兩岸關係注入新的動力。國際輿論和島內外媒體分析,大陸相繼邀訪連戰、宋楚瑜,將是兩岸關係的重大突破,兩岸關係將出現歷史性的新局面。

  作為島內最大在野黨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不僅是國共兩黨關係史上的大事,也是兩岸交流史上的大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與“破冰”氣氛。連戰訪問大陸,符合島內民心,順應島內民意,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即使國共雙方不如傳說的那樣簽署“國共終戰協定”,單單“胡連會”的歷史性握手鏡頭,就等于是對海峽兩岸甚至國際社會宣傳、釋放利好消息。這無疑有利于國民黨未來發展,對于連戰的“歷史定位”而言更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無論從島內還是國際因素看,連宋相繼登陸後,臺當局的大陸政策面臨更大壓力。連戰訪問大陸取得的成果,一定會比江丙坤訪問大陸更多、影響更大。這些重大成果無疑有利兩岸經貿發展、有利島內經濟發展、有利于提升民眾生活、有利于兩岸關係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臺當局對抗式大陸政策必將受到更大的質疑,民眾要求臺當局與大陸對話、解決分歧的呼聲將更高。新一輪大陸熱的成形,更使陳水扁動員的反《反分裂國家法》的民氣消解于無形,更使陳種種剎車措施面對難以形容的困境。

  連戰、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掀起了兩岸關係史上“大陸熱”的新高潮。這說明,緩和、發展兩岸關係,加強兩岸交流,仍是島內的主流民意,是難以改變的大趨勢。更主要的是,“臺獨”的發展已到了極限,島內民意出現微妙變化,“反獨”輿論和力量呈發展、壯大之勢。大陸“以人為本”、務實、理性、積極、善意的對臺政策深得島內民心,而臺當局以“一邊一國論”為核心、倒退、防堵、封閉的大陸政策不得人心。

  (彭維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綜合研究室副主任,《臺灣周刊》主編)

  來源:人民網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