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三問:政府怎樣當好管家

時間:2011-06-16 15:06   來源:人民日報

  【新聞背景】

  3月15日,政府工作報告正式發佈。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成為今年中央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報告指出,要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廣泛動員和組織群眾依法參與社會管理,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完善社會管理格局。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社會管理的話題引發代表委員們廣泛熱議。

  此前,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總要求。

  科學管理好社會,各級黨委政府責無旁貸。當前,我國既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領域面臨的挑戰還不少。當好這個管家,並不容易。

  圍繞社會管理創新,不少地方政府一直在積極探索。本報邀請兩位地方領導,結合當地實踐,一起討論這一話題。

  一問:如何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

  問:激發社會活力,與發揮黨委政府主導作用之間,是否矛盾?怎樣把握?

  朱晞顏:重慶作為年輕的直轄市,有著“大城市帶大農村”的特殊市情,而忠縣地處三峽庫區腹心,改革、發展、扶貧、移民等任務十分繁重。

  從我們自身實際來看,要創新社會管理,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一個重要前提是切實發揮好黨委的領導和政府的主導作用。

  對各級黨委而言,主要是不斷提高引領、管理、服務社會的能力,尤其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對各級政府而言,關鍵是強化其社會管理職能,努力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

  問:在黨委政府主導的前提下,如何發揮群眾參與的基礎性作用?

  朱晞顏:社會管理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發揮他們的創造性。要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的高度,來看待和處理這一問題。一定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尊重、相信、依靠人民群眾。

  近年來,我們按照市委統一部署,“把功夫下在平時,把群眾放在心上”,認真開展“三進三同”、結窮親、大下訪活動,及時掌握民情,疏導民怨,化解民難,使群眾對信訪工作的滿意度達到了98%。

  我們結合本地特色文化,樹立“人人都有創意,個個都是人才”意識,策劃開展了“我為忠縣發展獻一策”等活動。同時,還建立了網上市民中心,暢通網路民意,廣泛開展“民評官”等活動。

  通過這些措施,營造了“幹部想著群眾小事,群眾心繫全縣大事”的良好氛圍,有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在社會管理中,也要處理好個性化與社會化的關係。一方面通過教育引導提升每個人的素質,另一方面通過權利、義務和責任的統一規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終實現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的目的。

  王宏江:群眾合理訴求能夠得到保障,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是社會管理工作的重要目的。從天津市寶坻區的實踐看,凡鎮村重大事項,必須嚴格按照“六步決策法”程式決策,突出決策的完整性,最終形成整體推動合力。

  讓群眾享受到更多的“知政權”和“知情權”,變“民求官”為“我為民”,符合基層民主建設的要求,符合農村群眾的意願。鄉鎮街作為最直接面向群眾的基層組織,必須強化服務職能。這需要建立一個與之配套的精幹、高效、便民的服務機構和服務機制。只有把服務做好了,關係理順了,才有“管”的資本,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調動起來。

民生三問:百姓怎樣當好主人

  3月16日,“十二五”規劃綱要正式發佈。無論是對社會管理格局的規劃,還是社區治理結構的完善,“公眾參與”都是其中鮮明的關鍵詞。

  四川常務副省長魏宏:解決民生問題關鍵在制度設計

  兩會家國民生:從群眾發展要求中獲取動力

  廣西改善民生紀實:讓黨和政府的溫暖遍及壯鄉每個角落

  閆希軍代表:以惠及民生為己任領跑大健康産業

編輯:張真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