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7080”老社區脫胎換骨變年輕(圖)

時間:2011-05-20 09:38   來源:長沙晚報

  

  通過一個月的環境整治,芙蓉區火星街道夜宵街

  

  已被取締,變成了小型休閒廣場。均為余志雄 攝

  小區環境由鬧變靜,市容衛生由臟變潔,花園綠地由疏到密……一個月來,通過實施以“五拆、五修、五禁止”為主要內容的社區環境綜合整治,芙蓉區火星街道月桂社區、龍柏社區、淩霄社區,這片建於上世紀的“7080”老舊社區正在換新顏,變年輕。

  面對的是小社區,做的是大文章。整治社區環境,建設宜居社區,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體現了文明城市創建的客觀要求,遵循了社會管理創新的基本規律。目前,芙蓉區的試點經驗正在全市推廣。

  變環境:“7080”老社區變身“00後”

  它們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成的社區,不僅房屋漏水、道路破損、下水堵塞、綠化缺失,社區居民還要忍受破墻而開的小餐館的瀰漫油煙,違章搭建的小廢品店的臟亂干擾,“住改非”的小歌廳、小不銹鋼加工店的刺耳噪音,他們一直盼著有高檔樓盤那樣的專業物管服務。

  為解決這些居民反映的熱點問題,今年4月19日,芙蓉區選取了文藝路街道的文藝新村社區,火星街道的淩霄社區、月桂社區、龍柏社區4個老舊社區,啟動社區環境綜合整治試點。

  細微的變化在居民身邊一點點發生。短短一個月裏,老舊社區裏的道路平了,下水通了,路燈亮了,屋頂的漏水堵了,上樓的水壓強了,擾民的夜宵店關門了,淩空網線結成的“蜘蛛網”變得整齊有序了,銹跡斑斑的“鴿子籠”被新型安全護窗取代,4個社區公園讓居民茶余飯後有了散步的好去處,專業的物業公司即將成為社區“新管家”……芙蓉區投入8000萬元,對4個試點社區的129棟年久失修、破損嚴重的房屋進行整治,拆除違章建築3.86萬平方米,新建通透式圍墻1100米,取締違規設置、擾民門店135家,安裝監控攝像頭260個。

  聽民意:百姓心聲成社區改造“藍本”

  “讓老舊社區變得更宜居!”今年初,在芙蓉區“訪十萬住戶、問群眾冷暖”民情大走訪活動中,老舊社區居民紛紛表達了希望改變居住環境的迫切願望,社區環境整治成為該區政府“民生清單”上列出的首個任務。

  家門口改造將怎麼改?是掙面子的“形象工程”還是真心為老百姓辦事?……當看到施工隊進場,部分社區居民暗暗嘀咕。可當一次次方案聽證會開進社區樓棟,一張張意見書“曬”在社區公示欄,一個個熱點問題逐一得到解決時,居民心頭的疑慮逐步打消了。

  “尊重民意,化解了居民的顧慮,讓整治贏得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援。”芙蓉區區長李蔚説,社區百姓的意見成為社區改造“藍本”,無數次地修改調整整治方案,就是為了讓每一處整治的細節都讓老百姓覺得實用。針對居民擔心的施工品質問題,整治選取了有著豐富社區改造經驗的施工隊伍;對工程選用的外墻漆、不銹鋼等材料,全部將樣品送到現場,接受居民監督。“這次樓棟內安裝了節能燈,一盞燈的壽命可達10萬小時,而一年的電費只有幾元錢。”火星街道居民陳紅祺給記者算了筆經濟賬,這個由居民提出的節能改造方案兌了現。

  解難題:創新管理滿足民生需求

  老百姓滿意是整治的唯一標準,創新社會管理,讓一批居民反映的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

  住在文藝新村社區6棟的孫錦秀老人,因家對面就是生意火爆的“錢四牛蛙店”,餐飲油煙熏得老人不得不花錢在外租房住。而這一夜宵店擾民問題,一直令周邊居民怨聲載道。在這次社區環境整治中,通過政府的資訊引導,該餐飲店在一週內順利“搬家”,並遷至正規場所開張;這幾天,孫錦秀老人也正張羅著回家的事。

  在火星街道的三個社區,道路普遍狹窄,加之沒有規範的停車位,社區內小車隨意停放,常常造成交通堵塞,也帶來嚴重的消防隱患。這次整治,將停車場建設一併納入規劃,利用拆除圍墻、違章建築騰出空間,建設了一千余個停車位,大大緩解了停車難問題。

  據了解,目前,芙蓉區正在對這些開放式老舊居民社區引入社區物業管理新模式。針對居民提出的晾曬衣服等問題,社區將通過居民聽證、居民論壇等居民自治的形式,發動大家找到解決新辦法,老百姓的宜居安居需求將更快得到滿足。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