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強化土地管理抓好房産調控 建設宜居重慶

時間:2011-02-16 14:27   來源:重慶日報

  市長黃奇帆在昨日舉行的全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工作會上指出,要進一步強化土地管理,切實抓好房地産調控,為建設“宜居重慶”,保障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十一五”,全市商品住房銷售量由2005年的1466萬多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3214萬多平方米,保障家庭佔全市城鎮家庭總戶數的比例達到15.7%

  “十一五”期間,全市國土房管系統堅持保障發展與保護耕地並重,保障新增建設用地的同時,實現了國家下達的耕地保有量目標;構建了“市場+保障”住房供應體系,全市商品住房銷售量穩步增長,由2005年的1466萬多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3214萬多平方米,保障家庭佔全市城鎮家庭總戶數的比例達到15.7%;推動“宜居重慶”建設,主城區近15萬戶家庭遷出危舊房,戶均居住面積增長58%,特別是49.5萬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戶均面積增幅超過100%。在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加快改革步伐,2008年12月成立了全國唯一的農村土地交易所,創設了地票制度,兩年多來,組織成交地票3.82萬畝,成交金額53億元;同時建立了以公租房為重點的住房保障模式,制定了重慶市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土地退出與利用政策。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進一步強化土地管理,突出“五個嚴控”

  黃奇帆充分肯定了全市國土房管工作取得的成績,並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如何進一步抓好國土房管工作提出要求。他説,首先要進一步強化土地管理,突出“五個嚴控”。

  一是要嚴格控制土地儲備整治的開發模式。在土地儲備整治方面,重慶總體是做得比較好的。2002年,重慶市地産集團成立,市級土地儲備體系開始建立,目前主城區已形成“一個龍頭放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渠道供水”的土地儲備體系,儲備土地30多萬畝。從實踐看,這個體系除了規範土地儲備外,還有三大作用:第一,可以有節奏地供應土地,調控房價;第二,由於這個體系實現了財務週轉、土地開發運作、決策批准的“三權”分離,有利於防治腐敗;第三它不光是儲備土地,還要整治土地,使土地升值,社會財富增加。今後,全市各區縣(自治縣)都要像主城區一樣建立土地儲備體系,實現一級土地開發由政府儲備公司來運作,並將這一工作原則當成紀律來抓。

  二是要嚴格土地的招拍挂程式。土地要經徵地動遷、“七通一平”成為熟地後再招拍挂;在招拍挂之前,土地要走完規劃程式,應有控制性詳規,重要地塊還應搞好建築設計,像天際線、綠化率、容積率等都要有明確規定;而且,招拍挂中不能搞“玻璃門”,避免招拍挂變成協議轉讓、底價轉讓,要做到公平、公開、公正。

  三是要嚴格土地交易中預算外基金的監管。管住土地整治成本,不越權減免土地出讓金,賣地資金做到應收盡收並按規定及時入國庫。

  四是要嚴格控制土地儲備集團及與土地儲備相關聯的投資集團的過度負債。這裡面,需要把握好土地儲備整治中的兩個迴圈,一是土地儲備後向銀行融的資金要用在土地整治上,而不是用到別的項目中去;二是儲備的土地在整治後,要進行招拍挂,通過招拍挂所得的資金扣除土地整治成本形成預算外基金,再到銀行融資搞建設。只要認真做好了這兩個迴圈,就不會出現過度負債的情況。

  五是要嚴格土地使用條件,集約用地,提高土地效益。重慶山高坡陡,平地少,我們搞建設每天都要“愚公移山”、劈山造地。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定要節約使用土地。對工業用地來説,就是要求提高“畝産量”。具體來講,每平方公里的投資強度應在50億元以上,産出80億—100億元,主城區標準還要更高,每平方公里的産出應在100億元以上。對城市用地來説,不能照搬平原地區的做法,而要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節約用地。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