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信念永葆本色 志在基層為民創業

時間:2011-06-20 13:40   來源:人民網

山東省肥城市新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崔緒昌

  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被報道後,在全國上下引起強烈反響。自己通過一段時間以來對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的深入學習,深受教育和啟發,認為楊善洲精神大體可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對黨無限忠誠。無論是在職還是退崗,他始終把忠於黨、忠於人民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這也是他終生奮鬥的精神支柱。二是親民愛民。他退下來工作崗位以後,秉持“幫家鄉辦點實事”的信念,紮根基層,帶領群眾一起搞建設,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共産黨人貼近群眾、善於發動群眾,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從群眾尊稱他為“農民書記”、“泥腿書記”上,也讓我們看到了共産黨人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三是無私奉獻。他為官幾十年,沒有讓家人和親朋沾到半點好處,而且將自己退休後經營的7萬畝林場無償地奉獻給了國家,樹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楊善洲同志是領導幹部的傑出代表,更是我們基層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位黨員幹部去學習、去傳承、去發揚光大。自己作為來自基層的黨員領導幹部,在鄉鎮工作有二十多年的時間,與廣大的農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我想,結合自己的鄉鎮工作實際,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第一,黨員幹部要用堅定的意志堅守信念。作為鄉鎮的幹部,工作在最基層,整天和群眾打交道,而且“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條線”,工作頭緒多,任務繁重,抓落實、保穩定的壓力比較大。在這樣的一種工作環境中,特別是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利益的誘惑,必須教育引導基層廣大黨員幹部,用堅定的意志來堅守理想信念,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紮根基層、紮根農村,熱愛鄉鎮工作,不計得失,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就像楊善洲同志那樣咬定青山,堅定一輩子聽黨的話,跟黨走,任何時候不猶豫、不動搖。俗話説的好,“是金子到哪都發光”。我們也堅信在鄉鎮、在農村工作一定大有可為,也一定能夠為黨和人民做出較大的貢獻。目前,我們主要是把這種堅守體現在貫徹上級黨委、政府的戰略部署上來,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經濟轉型發展,努力做好打基礎的工作,多辦一些讓人民群眾得實惠的實事、好事,當好人民的公僕。

  第二,用親人般的感情對待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無論是幹工作、辦事情,都要緊緊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特別是向楊善洲同志那樣,時時處處關心群眾的生活,體察群眾的冷暖疾苦,做人民群眾歡迎的“百姓書記”、“農民書記”。作為我們新城街道辦事處來講,近年來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無論是招商引資上項目,還是抓調整搞拆遷,都善於做耐心細緻的宣傳教育、説服解釋工作,遇到困難善於到群眾中去尋策問計,從不搞行政手段強制落實,急於求成。例如,我們對城市建設和舊村改造中可能引發的問題,始終堅持用群眾喜歡的方式去聆聽、用群眾接受的方式去查處、用群眾聽懂的語言去詮釋、用群眾認可的方法去落實,使一些群眾反映的問題一一得到有效的化解。同時,我們還堅持拆遷徵地未拆先安,及時地落實了被徵地農民的養老問題,解除了群眾的後顧之憂,不僅保證了城市建設和舊村改造的順利進行,也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一致擁護。同時,今年我們還認真組織開展了“百名機關幹部走千家,農村兩委幹部串百門”活動,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進了千家萬戶。

  第三,用淡薄名利的胸懷保持共産黨人的高尚情操。楊善洲同志一生淡薄名利、兩袖清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為人民服務沒有終點、共産黨員的身份不會退休”的諾言。作為我們黨的幹部,就要像楊善洲同志那樣,把大家看的比自己的小家更重要,把草帽看的比烏紗帽更珍貴,帶頭勤政廉政,倍加珍惜自己的崗位,常懷“敬畏感恩”之心、“戒慎戒懼”之意,遠離法律法規這條“高壓線”,正確把握公與私的“警界線”,正確使用好自己手中的權力,盡最大的努力為黨的事業多做些工作,為群眾謀取更多的利益,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近幾年來,我們也是這樣做的,每年都兩次組織機關幹部、村支部書記到檢察院看守所進行警示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用身體力行的作風抓好工作落實。楊善洲同志的一生是實幹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不是給哪級看的,也不是説給哪級聽的。作為我們黨員領導幹部,就要像他那樣,力戒形式主義、搞形象工程,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作風,敢於對上對下負責,親歷親為抓落實,確保抓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到實處。總之,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十二五”開局之年,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特別是與正在開展的爭先創優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深入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激發幹勁,鼓舞鬥志,努力推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為建設經濟文化強市做出應有的貢獻。

編輯:王新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