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鄉鎮公路暢通率99% 帶動農民奔致富路

時間:2011-04-13 11:19   來源:人民網

  瓊中縣什運鄉三聯村委會的公路原是一條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全長6.87公里。2007年7月,這條土路修成了水泥路,1500多村民出行順暢了。村民王高志路通後,村民們都擴大橡膠、益智種植面積。僅他一家就增種了幾百株橡膠,還種植了檳三聯村委會什貢村榔、木薯等,人年均收入第二年就翻了兩番。

  而這只是海南省實施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建設帶給農民實惠的一個縮影。來自海南省交通運輸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海南全省累計完成通暢工程里程1.47萬公里,實現203個鄉鎮通暢,鄉鎮通暢率99.5%。

  農民實現“出家門、上車門、進城門”

  資料顯示,“十一五”是海南省農村公路發展史上完成投資最多、建成里程最長、建設速度最快、品質逐年提高的五年。

  截至2010年底,全省累計完成通暢工程里程1.47萬公里,佔全省通暢工程建設任務的94.7%;累計完成投資59.46億元,佔總計劃投資的95.4%;實現203個鄉鎮通暢,鄉鎮通暢率99.5%(僅有在建的五指山市的毛道鄉未通暢);實現2498個建制村通暢,建制村通暢率97.3%;累計解決3322個墾區連隊(村)通暢隨著農村公路的鋪通,班車也開到了農民兄弟的家門口。數據顯示,海南2006年實施農村公路通暢工程以來,共開通農村客運線路185條,線路通達210個鄉鎮、途經2545個行政村,鄉鎮通客車率98.6%,行政村通班車率達72.1%,惠及群眾300多萬人。

  目前,海南全省基本實現村村通硬化公路目標。過去農民兄弟“晴天出門一身土、雨天出門一身泥的現象不見了,“出家門、上車門、進城門”也不再是農民兄弟的奢望。

  農村公路通了農民兄弟的心

  海南省交通廳有關負責人説,農村公路通暢工程的建設,有效地改善了海南農村、墾區和林區的交通狀況、投資環境和居住環境,促進了農村和墾區資源的開發利用,為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一是全面改善了海南農村和墾區的交通狀況。通暢工程實施前,海南大部分農村和墾區公路處於坑坑洼洼、晴塵雨泥的狀態,有的路段雖然實現了通達但行車仍然十分困難,嚴重影響群眾出行。通暢工程實施後,受益群眾出行已經暢通無阻,受益群眾無不稱讚政府的惠民政策,喻為“交通大解放”。

  二是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隨著通暢工程的實施,海南各市縣已經逐步將農村客運納入了“十二五”建設規劃,甚至部分市縣已于近兩年在一些有條件的農村開通了公交,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如定安縣首條農村公交車線路“定城至巡崖”于去年開通,途經4個村委會6個自然村,受益人口8500余人,群眾十分滿意。

  三是農民經濟收入普遍增加。通暢工程建設後,加快了農産品運輸,運輸成本普遍降低,激發了當地群眾種植經濟作物的熱情,窮鄉僻壤也開始得到了外地投資者的關注和投資。如香蕉園、芒果園、養豬場、養雞場、農家樂飯店等不斷建成,增加了當地群眾的就業和收入。

  瓊中“什運至三聯公路”原是一條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2007年10月該路修建為水泥路後,三聯村村民王高志一家隨即增種了橡膠幾百株,還種植了檳榔、木薯等,人年均收入第二年就翻了兩翻。

  瓊海市會山鎮的加略村、溪仔村是該鎮最為偏僻的村莊。公路通暢前,這兩個村的3000多村民平時只能依靠雙肩和摩托車運送物品,農作物幾乎是村民用肩挑著往外運,即使有收購商冒險前來收購,其價格也比外面低得多。比如檳榔,其每公斤的收購價總要比外面低20%—30%,僅此一項,這兩個村每年就要損失上百萬元。如今,通往加略、溪仔的公路通暢後,路通財通,客商主動到府來了,産供銷的資訊靈通了,農産品價格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也穩步提高。

  民生工程服務“三農”

  農村公路大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文明生態村建設。隨著通暢工程的實施,受益村莊的居住環境開始得到了改善,促進了海南農村文明生態村的開發和建設。

  三亞市在全面實施行政村通暢的基礎上,加大投資建設自然村公路和環村道路,自然村通暢率100%,有力地促進了新農村建設。

  瓊海市龍江鎮中洞村委會六合嶺村共45戶,人口240多人,原是一個“柴草亂放、垃圾亂倒、糞土亂堆、污水亂潑、牲畜亂跑”的村莊,村容村貌很差。2006年,該村那條長2.5公里、寬4米的主通道通暢後,迅速改變了村裏經濟的落後面貌。據該村黨支部書記唐甸江介紹,該村道路通暢後,給村裏帶來了富裕、文明和和諧。往年,由於道路太差,該村外出打工的村民都不想回家過年,現在,路好了,村靚了,不少華僑紛紛從國外回老家過年、休假。

  文昌市境內的東路農場有萬畝荔枝基地,通暢工程修建之前,荔枝收成運送時只能依靠拖拉機等小型車輛,但由於公路顛顛簸簸,荔枝之間相互摩擦、碰撞,很大程度地影響荔枝品質(如口感、保存期等),很多收購商都不願意進村收購。如今通暢工程公路修建後,路好走了,運輸問題得到了解決,提高了荔枝品質,也提高了銷售價格,農民得到了實惠。農民兄弟都説,農村公路的建設就像是“惠民大餐”讓我們車主方便又放心。

  海南省交通廳廳長董憲曾在2011年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加大對農村公路發展的資金支援力度。建設方面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充分體現廣大農民群眾的意願;在管理方面將由過去以建設為主向“鞏固、提高、完善”方向轉變,由提供基本出行條件向保障安全便捷出行、提升整體服務能力轉變,同時不斷完善建管養運體制機制,為農村公路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