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借力博鰲論壇快速發展

時間:2011-04-13 10:55   來源:人民網

  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還有即將建設的機場……和成立之初相比,進入博鰲亞洲論壇會址的交通狀況已經大大改善。

  博鰲亞洲論壇成立以來的10年,是海南快速發展的10年。

  進入新的世紀,每一個海南人都可以感受到發生在這座島嶼上的變化。新世紀,海南走出了1990年代後期的低潮期,逐步經歷了恢復期和近年來的持續快速發展期,直至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的跨越發展期。

  其中的不少變化,都可以看到博鰲亞洲論壇發揮的作用。論壇就像一股新鮮的血液,重新燃燒起海南發展的激情;論壇又像是一台最先進的發動機,向海南輸入了源源不絕的發展動力;論壇還像一台導航儀,為海南在前進的道路上指示著方向。

  如今,我們也越來越多地看到,海南更加主動地、有意識地借力論壇為寶島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讓人們對論壇的未來充滿期待。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肯定地説:“我相信,它將為海南的發展帶來越來越多的機會和動力。”

  博鰲速度:基礎設施建設年年提速

  一列列優美的流線型列車從萬泉河大橋上以200多公里的時速呼嘯而過。今年,部分博鰲亞洲論壇的參會嘉賓將乘坐海南東環高速鐵路上的國産動車組前往博鰲。實際上,通車不足半年的東環高鐵在乘客的熱烈追捧下早已成為“熱線”,並逐步改變海南的交通格局、經濟格局和發展格局。

  不久的將來,參會嘉賓們還有機會乘坐飛機直抵博鰲。海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局面將再一次因博鰲而變。

  “這些年,博鰲亞洲論壇對海南硬體設施的提升作用太大了。”省發改委副主任朱華友感慨説,道路、酒店、水電、住宅、水利等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推動。

  參與了多屆論壇的服務保障工作的朱華友還清楚地記得,2001年論壇成立大會還只能在四面開放的膜結構臨時會場裏舉行,空間比較小,也沒有空調,不少參會代表在現場汗流浹背。

  從2002年起,這種現象就再沒發生過——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和一旁的五星級酒店拔地而起,博鰲周邊配套的道路、通訊、供水、供電等工程迅速完成,創造了海南開發建設史上的“博鰲速度”。

  “受益的不僅僅是博鰲,不僅僅是瓊海。”朱華友説。此後,隨著每一屆論壇年會的召開,整個東部地區的基礎設施都在改善:路更好走了,酒店更多了,生活更便利了,住宅更漂亮了……還有海口的會展設施、三亞的酒店接待設施,也都明顯受到論壇的輻射作用,已經達到國內一流水準。如今,以海口、三亞為兩端、博鰲為中間點串聯起來的東部經濟帶已經成為海南基礎設施條件最好的地區。

  “重大活動常常成為一個地區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準的最佳契機。”省外事僑務辦主任吳士存説,比如北京舉辦奧運會、廣州舉辦亞運會,都投入極大力量和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從中獲得支援長期發展的新動力。

  博鰲亞洲論壇每舉辦一屆都為海南帶來新的動力,這不能不讓其他省份羨慕。。

  品牌效應:區域競爭力從點到面

  “遲院長,能不能幫我們策劃個活動,也能像博鰲亞洲論壇一樣在國內外有影響。”很多省份都向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提出過這樣的要求。每當此時,這位多次參與論壇年會的學者就會感到很自豪。“其實各個省都非常想做一個這樣的論壇,但博鰲亞洲論壇只有一個,定址海南。”遲福林説:“這就是海南的財富,因為它帶來了影響力,影響力就是競爭力。”

  博鰲亞洲論壇成立以來的影響力,帶給海南的是經濟社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最直接受益的是會展業。在舉辦論壇之前,海南還幾乎談不上有什麼會展業。2001年,亞洲論壇落戶博鰲的時候,正是我國會展經濟開始起步之時,海南正好踏上了這一波發展潮流,並一躍成為全國知名會展品牌。

  省貿促會會長陳忠文分析,在海南會展經濟的競爭力中,博鰲亞洲論壇的品牌優勢排在首位,而與論壇密切相關的“最美國事活動”等活動,同樣賦予了海南會展業獨特的競爭優勢。

  “根據省貿促會的調查,近年來我省會展經濟持續以每年50%甚至100%以上的速度增長。而根據海口、三亞等地部分星級酒店的估算,星級酒店的會獎旅遊業務也在以每年20%—50%的增幅穩步增加,成為海南旅遊新的增長點。“現在一到冬季,會議就特別多,並且都是高規格的會議,都快忙不過來了。”海口一家五星級酒店的經理何萍介紹説。

  蓬勃的會展經濟背後,是以旅遊業為龍頭的服務業在方方面面的長足進步。

  10年前,海南遊還更多地局限于三亞一個“點”。隨著遊客被論壇吸引到博鰲,一個以博鰲為一端、三亞為另一端的旅遊線路逐漸形成,其間還串聯著文昌、萬寧、陵水等其他東部市縣的旅遊資源。現在,“東線遊”已經成為海南遊的經典路線,海南旅遊因博鰲發生了“從點到面”的變化,博鰲也漸漸成為海南旅遊除海口、三亞之外的“第三極”。

  省旅遊委巡視員陳耀曾表示,博鰲亞洲論壇是海南旅遊業升級的催化劑,擴展了海南旅遊的格局,會展旅遊豐富了海南旅遊的內容,整個瓊東旅遊資源因為博鰲的興起連成一個帶狀整體。

  今天,從海口或三亞驅車前往博鰲,沿途除了川流不息的旅遊車,還可以看到良好的交通、星級酒店群、優美的景區等各種各樣的服務設施。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理事、副省長、三亞市委書記姜斯憲指出,海南東部沿海區域經濟的發展直接受益於論壇,進而帶動整個海南的發展。

  無形資産:給海南一個自信的理由

  以一位海南居民的身份,吳士存覺得,博鰲亞洲論壇帶給這裡的人們的無形資産遠遠超過了論壇本身。

  2011年論壇年會將近,在身為會務接待保障負責人的吳士存身上卻看不到一點高度緊張的樣子。“10年論壇,鍛鍊出了海南一支重大活動服務保障的隊伍和保障機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有預案,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我們已經有了一個長效機制,所以我感覺越來越輕鬆。”

  “為論壇成功提供了這麼多年的服務之後,我相信海南有經驗也有能力承辦任何會議,因為我們知道該怎麼做。”吳士存的話近年來一次次被證實。去年,海南成功舉辦了國際旅遊島建設“開場鑼鼓”重頭戲的2010博鰲國際旅遊論壇,正是得益於博鰲亞洲論壇的鍛鍊。

  “論壇帶給海南最大的收穫,我認為是海南的自信。”朱華友説,作為一個地理位置偏遠的小省,在經歷了發展的低潮之後,通過成功舉辦論壇重新認知到了自己的優勢和方向。

  從島內來説,連續10年服務博鰲亞洲論壇,讓海南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也能舉辦並且辦好世界級的會議;從島外來説,論壇在海南的成功增加了投資者對海南的信心。

  “海南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意識、視野、文化素質等等都變了。”姜斯憲説。

  海南出現了越來越多“洋氣”的咖啡館,海邊餐館的海南小夥玩起沖浪來讓老外也叫好,特産超市的老闆可以説俄、英等多種外語……這些散落海南各個角落不經意的現象,也許和論壇沒有直接的關聯,但卻凸顯了海南人在心態與文化上的變遷。

  朱華友認為,帶動海南發展最根本的還是文化,而文化需要與外界的交流,不斷吸收新鮮內容。論壇是海南文化交流的平臺,帶來了很多人,也帶來了豐富的文化,海南與這些人交流得越頻繁,接收到新的文化元素越多,海南文化也就越有活力,海南人也越來越自信。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