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務員到借力者 博鰲論壇中海南轉身

時間:2011-04-13 08:09   來源:人民網

  

 

 

  10年前,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發起的博鰲亞洲論壇,挑開博鰲這個寧靜漁村的“面紗”;10年中,大批深具影響力的政要、企業家和學界精英紛至遝來,奉上“思想盛筵”,令海南熠熠生輝;10年後,開放和包容幾個字讓原本有些“寂寞”的海南逐漸融進了整個國際大舞臺。
  
  從服務員到參與者,從借力者到受益者,海南用了10年時間,在博鰲亞洲論壇這個國際交流大舞臺上實現華麗變身,從配角到主角,成功轉型。
  
  
“服務員”:全力以赴創下博鰲速度
  
  2001年2月27日,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共同發起、非政府性的博鰲亞洲論壇正式成立。《博鰲亞洲論壇宣言》鄭重宣示:“中國海南省的博鰲是論壇的永久所在地。不可否認,論壇的落戶是海南華麗轉身的前奏。
  
  博鰲亞洲論壇成立的最初幾年,作為東道主的海南扮演更多的是“服務員”角色,協助舉辦論壇,負責服務保障工作,甚至許多博鰲人最初對論壇的認識也僅限于“借我們的地方開會而已”。
  
  儘管對論壇最初的認識因粗淺而有失水準,但為更好地服務博鰲亞洲論壇這一國際盛會,海南從全省到瓊海市,從博鰲鎮到東嶼島,每一名參與服務的人員都將保障和服務年會視為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神聖使命,“全力以赴”是海南服務博鰲亞洲論壇最合適的修飾詞。
    
  第一個為論壇心甘情願“讓步”的是東嶼島上的223戶漁民。作為整個博鰲地區三大島嶼中最大的一個,這個寧靜的小島自從被正式確定為博鰲亞洲論壇會展中心所在地之日起,在島上世世代代生活了600年的村民就面臨搬遷,雖有不捨卻沒太多猶豫。
  
  為論壇奉獻的不僅是東嶼島上的居民,博鰲鎮委書記吳恩澤説,在論壇成立之初,嘉積鎮、博鰲鎮的沿途群眾,有的放下自家農活,有的放棄集市經商,有的乾脆關起店舖,主動參與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使嘉博路沿途景觀變得更加靚麗。海南也在論壇基礎設施建設、後勤保障的完善方面創下了博鰲速度,過程辛苦卻倍感自豪。
  
  此外,每年論壇召開前夕,一場以“做好博鰲亞洲論壇服務保障工作”為主題的動員大會必不可少。在時任海南省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劉錦的眼裏,海南每年為論壇提供服務保障工作的工作人員都保持著一份服務精神,他概括為博鰲精神,當中有奉獻拼搏,也有開放和包容。瓊海市長符宣朝則把這種保姆式的服務總結為“每一個瓊海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為論壇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海南自身受益匪淺:接待組織機構更加完備,一套成熟的大型國際會議服務保障體系基本成型,隨時隨地可以啟用。如今,走進東嶼島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你不能不為這個完美的所在折服:一流的環境,一流的酒店,一流的高爾夫球場,一流的服務……在博鰲亞洲論壇成立之初,論壇的建設者和服務者以超乎尋常的勇氣和毅力書寫了博鰲速度,奠定了博鰲亞洲論壇成功的基礎。
  
“參與者”:“海南元素”大放異彩
  
  隨著博鰲亞洲論壇每年如期舉辦,從國家到地方都無法忽視這場國際盛會為海南知名度在國際舞臺上所帶來的放大效應。
  
  2007年春,胡錦濤總書記考察海南時,曾語重心長地囑咐海南官員:“博鰲亞洲論壇設在海南,海南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這一平臺,廣交朋友,廣拓商機,全面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
  
  事實上,在為博鰲亞洲論壇當了“優秀服務員”的海南,也不再滿足於服務和保障上,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論壇,利用好論壇平臺的作用,提升海南國際形象和影響力。早在論壇舉辦的第一個5年結束後,時任省外事僑務辦主任,現任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就坦言,海南為論壇的順利舉辦付出了很多,論壇也為海南打開了知名度。“如果海南對論壇的資源仍停留在服務和保障上,僅僅滿足於此是不夠的。”
  
  翻開博鰲亞洲論壇舉辦年曆,海南省外事僑務辦主任吳士存認真回憶著海南為參與融入論壇所作出的努力。最開始在代表下榻的酒店舉辦海南圖片展、發放畫冊等紀念品;用舉辦歡迎晚宴、酒會等形式推介海南,在論壇上發出海南的聲音。近年來,開始嘗試融入一些與海南相關的主題和議題。如今,這些措施已經逐漸機制化,成為每年論壇年會的一部分。
  
  2009年年會,海南聲音更加響亮,“海南元素”大放異彩。一個幾乎為海南特色量身打造的分論壇——“金融危機下的國際旅遊業”議題,一場海南資訊産業早餐會,均首次由海南主辦。這也意味著海南正在由為論壇提供各方保障的服務員向論壇深度參與者轉變,使海南在主動參與全球盛宴,在更高層次上開展推介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給海南的國際旅遊島建設在全世界面前作了一個大大的廣告。
  
  在海南官方逐步重視博鰲亞洲論壇效應的同時,企業也紛紛介入論壇,了解高層決策思想、掌握行業發展方向、結識人脈資源。2010年,參會的海南企業已從2009年的3家躍升到14家。海南的企業家們認識到:“論壇年會成了企業家之間非常好的交流平臺。”
  
“借力者”:借論壇在國際舞臺上起舞
  
  “自然造化了海南,海南成就了論壇,論壇促進了海南的開放,海南的成長與論壇的成長相輔相成,海南與論壇正在雙贏的路上並肩前行。”博鰲亞洲論壇前秘書長龍永圖的這種“雙贏”觀點,曾得到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的讚賞。
  
  進入新的世紀,每一個海南人都可以感受到發生在這座島嶼上的變化。其中的不少變化,都可以看到博鰲亞洲論壇發揮的作用。衛留成曾強調,博鰲之於海南,不能簡單地用數字來説明,其對海南的影響是現實的,也是長遠的,是多方面的。海南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因博鰲而大大提升,由此帶來的是旅遊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是招商引資的激增,最後必然是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
  
  事實亦是如此。作為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六大戰略定位之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一個遠離首都的熱帶島嶼省份,被確定為國家外交重要平臺,這在近年來不斷出臺的區域發展戰略規劃中,確實不多見,所以海南倍加珍惜和努力,讓海南腳踏實地的邁上了國家重要外交的舞臺。
  
  2008年博鰲論壇年會舉行前夕,當年4月10日到13日連續4天時間裏,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三亞先後為四國元首舉行隆重的國事活動,舉行9場與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的會談,被網友稱為“最美國事活動”。有評論認為:海南正被打造成中國民間外交、休閒外交的重要基地。今年,重大國事活動——金磚國家第三次會晤和博鰲亞洲論壇同期在海南舉行,令海南再次在世界舞臺綻放異彩。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理事、副省長、三亞市委書記姜斯憲用“公共外交基地”將海南定位,“因為公共外交是政府與企業、民眾和各種組織之間的外交。”
  
  同時,海南也借力博鰲亞洲論壇走向世界大舞臺:海南與其他國家、省市結下了不解“情緣”,廣交朋友、擴大開放、加強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以更開放的姿態迎接全球好友。

  對外,海南與斯里蘭卡、哈薩克、新加坡、越南等越來越多的國家簽署合作協議,涉及經濟、貿易、質檢、農業、醫療、文化等領域。對內與香港、澳門、臺灣在旅遊、農業等方面有了更多合作機會;海南與天津、福建、廣東、廣西也簽署了內容十分務實的合作協議……通過多層面的合作交流,有力地促進了旅遊、農業、貿易、航運、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互利合作。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