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改院院長遲福林

時間:2011-04-15 09:20   來源:新華網海南頻道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接受新華網專訪 新華網 莊斐 攝  

  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將於4月14日至16日在海南博鰲舉行,本屆論壇以“包容性發展:共同議程與全新挑戰”為主題,這與我國“十二五”規劃中“兩個同步”是暗合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4月6日接受新華網專訪時對此做出解讀,並針對“十二五”時期中國如何從投資型經濟體轉型為消費型經濟體、中國製造業如何發展、中小企業如何融資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新華網高端訪談,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即將舉行,今年又適逢論壇十週年,我們特意邀請了論壇的智力支援機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先生,請他跟咱們談一談論壇的議題設置和背後的故事。遲院長,您好!您是咱們新華網老朋友了,同時也是博鰲亞洲論壇的常客,請您先跟新華網的網友打聲招呼吧。

  遲福林:新華網的網友大家好,很高興能夠有機會和大家再次交流。

  主持人:謝謝遲院長,遲院長,您是不是每年都應邀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年會呢,今年參會您最想表達什麼樣的觀點?

  遲福林:我從博鰲亞洲論壇的創立會到去年年會,我每年都參加年會,今年可能會參加,但是到今天我還沒有接到正式邀請,我想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除了主題引起關注以外,最重要的是主要金磚國家的首腦都參加會議,所以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以及新興經濟體在亞洲、在世界新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未來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前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轉型,將是這次博鰲亞洲論壇引起各方關注的重要議題。如果我能夠參會,我可能就中國的轉型發表自己的意見,尤其是中國如何從一個投資主導型的國家轉變為一個消費型經濟體,這對於亞洲、對於世界經濟的再平衡都有著重大甚至某些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這個背景下,亞洲和世界各方面關注中國“十二五”的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歷史轉型,這也是我研究的一個重點。

  “國富民更富”是我們發展的目標

  主持人:博鰲亞洲論壇今年年會的主題--包容性發展與我國“十二五”規劃要中“兩個同步”是暗合的,請遲院長談一談,如何實現“民富優先”理論導向以及“財富惠及所有人群”這兩個美好願望。

  遲福林:現在世界經濟的增長,或者是新一輪經濟的發展,或者再平衡可能涉及到兩個大問題,一個是共用式發展,一個是世界的再平衡發展。共用發展是包容性增長中最基本的內涵,如何實現共用式發展,我想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一個基本的主體。過去30多年,我們通過改變生産關係做大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我們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多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比如説國家生産力的增長比較快,而老百姓消費能力增長雖然也在增長,但是離國家消費能力增長是有差距。在這個增長過程中,收入差距、貧富差距擴大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且到了現階段收入差距、貧富差距問題也比較突出。有專家預測,我國的經濟系數已經達到或者已經超過0.5,這是到了很危險的地步。所以我們在發展當中,可以在一定限度內,一定時間內,容忍一些不平衡的發展,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貧富差距,但是這個差距是有限度的,到了一定階段是要出問題的。

  第二,它的時間是有要求的,在我國的轉變發展方式當中,我們“十二五”和以往“十一五”“十五”“九五”有所不同,就是我們的發展導向要發生實質性的變化。迄今為止,有人總説我們“九五”期間就提出了經濟增長方式,“十五”“十一五”也提出來。“十二五”有什麼不同呢,“十二五”最大的不同,不簡單是一個粗放型的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的轉變,當然這個增長今天還很重要,但是核心實質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説,要由經濟總量的發展導向轉向國民收入的導向,而這個導向的實質是由國富優先發展轉向民富優先發展。

  因為,第一,過去我們國家生産力極度不發達,30%的人處於絕對貧困的狀態下,我們實現國富優先迅速把國家經濟總量做大解決比較困難的問題,加強國家的經濟實力,解決我們國家面臨的投資力太低,貧困率也比較低這樣一系列突出問題。但是現在的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國家財力明顯增強,而且這些年國家財政的增長快於老百姓城鄉居民的實際增長速度。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外部市場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説,外部市場的萎縮可能是中長期的趨勢,我們拉動經濟就靠居民的消費,而在內需當中主要是靠居民的消費,我們“十二五”提出了把擴大居民消費作為“十二五”規劃的戰略重點,擴大居民消費靠什麼,老百姓有比較好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預期,而這就要解決老百姓兩個實際問題。第一,實際收入應當和GDP至少是同步,甚至略快於GDP的增長,因為過去慢了。第二,老百姓有好的消費預期,通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制度法律保障,大家有好的預期。一是有了錢有能力消費,二是有了基本的法律保障,有制度保障才敢消費,這樣的辦法靠民富優先的發展。也就是説,國富、民富都很重要,問題是在什麼情況下確立什麼樣的發展導向才能達到民富國也富,國富民更富,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所以在今天,我們從一個投資型大國轉變為消費大國,從投資型主導轉變為消費主導,建立一個消費型經濟主體,靠自身內生增長拉動中國未來二三十年的持續增長,就是民富優先。民富優先是包容性增長在中國具體體現,而且不僅是體現,找到了當代中國實現包容性增長一個正確的路徑,應該是中國實現包容性增長一個重要的戰略性選擇。因為它可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釋放老百姓的消費能力。第三,可以解決公平發展,可以解決持續發展。在中國未來二三十年的增長有了一個最重要的支撐點,如果中國未來十年、二十年我們還能保持公平可持續的發展,或者是公平可持續科學發展,對中國、對亞洲、對世界應當會有影響,前景非常可觀。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