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十年堅持 相信公車改革會成為國家政策

時間:2013-02-28 15:17   來源:中國網

  2013全國“兩會”特稿“代表的分量”之四

  編者的話:他們是敢言者,更是行動者。他們有感性的關懷,更有理性的思索。他們為推進中國的點滴進步,憑良心撰寫每一份議案建議。他們深知光環下的責任,更體味“代表”二字的分量,所以他們堅持腳踏實地地説出每一句話。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臨近,本網推出系列特稿——《代表的分量》,為您講述人大代表的履職故事。

  葉青,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1993年,中國的公車浪費現象開始暴露。同年,還在大學校園的葉青開始專注于研究“公車改革”。後來,他放下狠話,“如果哪天我做了官員,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動公車改革。”

  2002年,他完成了從一名普通公民到國家官員的角色轉換,上班第一天就“炒掉”專職司機,向領導要求進行一個人的公車改革;他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利用這個獨一無二的平臺繼續推進“公車改革”的夢想,一做就是十年。

  “如果哪天我做了官員,第一件事就是推動公車改革”

  1993年開始,葉青在大學裏研究中國財政制度演變,其中的方向之一就是“公車改革”。也正是那一年,中國的公車浪費現象開始暴露,廣東率先車改。2003年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八五”期間,全國公車耗資720億元,年遞增27%,超過了GDP增速。

  還在大學時,葉青就開始動用所有的渠道呼籲公車改革。他提出“公車改革是中國十大財政改革之一”,後來他還放下狠話:“如果哪天我做了官員,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動公車改革。”

  2001年,葉青還只是大學教授,就通過民主黨派的渠道,提交了一份建議《抓住機構改革的機遇推動公車改革》。後來,這份建議分別得到了民進中央、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領導的批示。

  2002年,葉青被任命為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並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到湖北省統計局當副局長的第一天,他真的“炒掉”專職司機,向領導要求進行一個人的公車改革:“自開私車”、“市內補助500元/月(後來因為油價上漲漲到1000元)”、“出差(出本市)實報實銷”。

  “如果可以推動中國改革,比自己做多大官都重要”

  葉青關注的領域涉及區域經濟、公車改革、中部崛起、微博問政等多個領域,而他更是以敢言著稱。他説自己想做個“言官”,而非“權官”。他覺得“説這些如果可以推動中國的改革,比自己做多大的官都重要”。

  每年的全國“兩會”,葉青都會提出十幾條建議,因為這是最難得的機會。他曾呼籲降低農民稅負,沒想到後來總理溫家寶也提出要走出“黃宗羲定律”的怪圈,隨後國家開始逐步取消農業稅。

  當選人大代表的第二年,他就開始提交關於“公車改革”的建議,與此同時,他還在媒體上配合發表文章:《為什麼非得車改關於加快公車改革的建議》、《我的車改經歷》、《車改:一個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2006年全國“兩會”期間,連續兩年“鎩羽而歸”的葉青創建了部落格,希望通過網路引起更大的反響。後來,他發表了近百篇有關車改的文章,又成了湖北最早接觸微博的官員。

  副廳長的身份,被葉青當成一個推動公車改革甚至財政改革的平臺。“用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建議,用官員的身份做示範。”葉青覺得“做比寫更重要”,“踐行公車改革十年的影響力,相當於寫了100篇呼籲車改的文章。”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