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燕:身為普通打工者代表 要對得起農民工群體

時間:2013-02-28 15:18   來源:中國網

  2013全國“兩會”特稿“代表的分量”之二

  編者的話:他們是敢言者,更是行動者。他們有感性的關懷,更有理性的思索。他們為推進中國的點滴進步,憑良心撰寫每一份議案建議。他們深知光環下的責任,更體味“代表”二字的分量,所以他們堅持腳踏實地地説出每一句話。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臨近,本網推出系列特稿——《代表的分量》,為您講述人大代表的履職故事。

  胡小燕,廣東新明珠建陶工業有限公司員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1998年,胡小燕從四川老家到廣東佛山打工,從鍋爐工做到窯土工。2002年,她應聘進入廣東三水新明珠建陶公司,從最基層幹起,通過競爭上崗成為車間副主任。2008年,她成為第一批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農民工。

  身為農民工中的一員,她深知這一群體的不易與尷尬境遇。2010年,胡小燕提出:政府出資修建農民工公寓,每套5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一兩千元錢發售,讓農民工及其子女的戶口能跟隨落戶。2011年,廣東開始實施新政策,符合條件的農民工也可以享受保障房。

  “如果做地不好,就對不起農民工這個群體”

  談及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時的心情,胡小燕説,“不是沒想到,而是根本不相信。”胡小燕説:“我當時還沒有意識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這個消息的重要意義。一直到2008年2月16日去珠海培訓,才知道人大代表應該做什麼。那時一下就覺得責任太重大了,如果做地不好,就對不起農民工這個群體。”

  身為一個農民工,農民工遇到的問題她幾乎都遇到了。因此,從2008年到2012年,胡小燕一共在全國“兩會”上提了17個建議,全部與農民工有關。

  其中,2010年胡小燕提出:政府出資修建農民工公寓,每套5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一兩千元錢發售,讓農民工及其子女的戶口能跟隨落戶。

  該建議一提出,會場上便竊竊私語,甚至有人不以為然地笑出聲。然而到了2011年,廣東開始實施新政策,符合條件的農民工也可以享受保障房。

  現在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各地要將有穩定職業並在城鎮居住的農民工逐步納入以公共租賃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並按農民工佔本地常住人口的比例,劃出一定數量的保障房,通過積分制保障農民工平等享受住房保障待遇。同時,鼓勵社會組織和企業出資建設農民工公寓,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由政府長期整體租賃的方式,將其納入統一公共租賃房管理。

  新政策將積分入戶對象由原先的農業戶籍務工人員擴大至城鎮戶籍人員,調整了有關學歷和職業資格及繳納社保年限的分值。分值差距逐步縮小,普惠程度越來越廣。

  “他們罵我,説明我的工作還沒有做好”

  當選人大代表後,胡小燕私人時間更少了。“我每天上午8點上班,下午18點下班,並且週末也要上班。晚上20點上網到零點。跟人溝通,回復郵件,看資料,家務活都是老公幹,米、油多少錢一斤我都不知道。”

  2008年3月,胡小燕公開了自己的手機號和QQ號。這使她有更多的機會與全國各地農民工交流、傾聽他們傾訴。這也成為人大代表履職的創新之舉。

  但隨後,胡小燕就發現,公開手機號與農民工溝通的方式根本行不通。“3月21日淩晨三四點,手機就開始響個不停。充了三次電,還是很快沒電,根本沒法接電話。”從這天開始,胡小燕的手機天天被打爆,每天都有上千個未接來電和上千條短信,每天兩塊電池換著用還是經常被打到沒電。

  一開始,胡小燕還每個電話都接。到後來,每天淩晨三四點手機仍然響個不停,她根本無法睡覺,第二天上班也是頭昏腦漲。很多來電還是騷擾電話,其中有一個人先後換了8部電話打給她閒聊。無奈下,胡小燕只好關機。

  承載農民工厚望的“代表”竟然關機,而之後因為胡小燕的QQ號被盜,農民工通過網路也無法聯繫上她,這讓很多農民工大為光火,有人甚至發短信罵她。她坦承,外界的不解和謾罵給她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讓她經常夜不能寐,有時候會忍不住一個人在屋裏大哭一場。

  但平靜下來的胡小燕會這樣想:“換位思考,那些農民工都是電話打不通才發短信過來罵的,換了我也會生氣的。農民工們打電話向我傾訴説明他們相信我。他們罵我,説明我的工作還沒有做好,所以我要爭取做得更好。”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