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氣 匯民聲 建諍言—聽全國政協委員講履職故事

時間:2013-02-28 15:24   來源:人民日報

  三江源的遠景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

  三江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將在不遠的未來得到實現

  三江源區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2005年,國務院審議批准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中央財政投資75億元啟動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工程。

  2007年,我參加了全國政協的調研組,到青海實地考察了《規劃》的落實情況。為評估工程建設的後續情況、形成新的政策建議,2008、2009年兩年,我作為政協常委、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率領調研組赴三江源區又進行了兩次實地考察。

  在兩次考察中,我看到三江源區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問題有了很大的好轉,但生態移民“穩得住、能致富”的難題仍未破解。

  2008年調研後,我們撰寫了《關於加快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試驗區的政策建議》,提出應啟動建設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試驗區,繼續重點解決保護區群眾生活、住房、就醫、就業、子女教育等問題,完善生態補償投入機制,加強科技支撐,推動基層政府職能轉變,保護試驗區傳統生産生活習慣和民族文化。

  在2009年調研後,我們形成了更為細緻的調研報告——《客觀評價生態保護成效積極推進生態建設工程》,提出應加快編制“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的綜合規劃、依靠科技發展現代化畜牧業、加大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投入和支援力度、儘快建立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立三江源生態移民的示範與推廣工程等建議。

  中央領導同志在調研報告上作出批示,由發改委牽頭國務院14個部門共同研究委員的建議,並在制定政策時予以吸收。2010年,青海開始探索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2011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三江源建立首個“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2012年,《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規劃》編制完成並呈報國家發改委;今年,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將全面完成。

  三江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景,在那片地區雖然還沒有完全實現,但看到那裏生態文明工程實施的初步成果,看到國家為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採取的堅定舉措,我知道,這番景象將在不遠的未來得到實現。(劉伊能整理)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