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習李打造經濟新格局 推進中國“新四化”

時間:2013-02-28 15: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2年11月15日,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圖為習近平、李克強向記者揮手致意。中新社發廖攀 攝

  美國《世界日報》19日刊出社論説,中共新領導層要完成兩個開局之舉,一個是擇定新的政治道路,一個是打造新的經濟格局。正因為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都出現了結構性變化,出現一系列內外新特徵,正像在政治上希望以反腐來取得突破一樣,中共習李新領導層在經濟新格局的打造上,再塑造新貌。

  文章摘編如下:

  從去年初冬11月的中共十八大,到今年初春時分的3月人大政協會議,是中共的人事換屆交接期,也是中共政治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中,中共新領導層要完成兩個開局之舉,一個是擇定新的政治道路,一個是打造新的經濟格局。而在現實中,經濟新格局的定盤,比政治道路的擇定,來得更加急迫。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格局的變化,與人事的代際變遷緊密相連。很多人會關心,習近平和李克強這一屆,在經濟層面,將引領中國進入怎麼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又形成怎樣一個格局。

  要預測中共習李新領導層如何打造中國經濟新格局,先得判明今天這一階段的四大基本特徵。

  首先是中國發展一是強了富了,中國經濟之強,是以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來體現的,經過20年改革開放的積累,在過去十餘年間的突破,中國終於先後超越德國、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再説富了,以每人平均國民收入論,中國還是個窮國,但以整體財富的積累論,已是富國。

  又由於中國已深度加入全球化經濟,外部經濟特徵的變化,對中國發展也有強烈的影響。這種特徵表現為兩個方面,首先是原有的經濟秩序已經打破,發達國家由美國的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再到日本經濟的新困局,令全球經濟步入低迷,而新崛起的國家如金磚四國之類,不足以引領新方向。與之同時,經濟的競爭,市場爭奪,又在加劇,包括人們説的貨幣戰爭,也包括持續的資源爭奪。

  每一次經濟的低潮,孕育著新的高潮。因而全球經濟的另一特徵,就是新技術革命開始孕育,新經濟佈局出現變化,新經濟分工開始展現,新經濟版圖準備劃分。問題只在於,誰來搶佔先機,又如何搶佔先機。

  正因為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都出現了結構性變化,出現一系列內外新特徵,正像在政治上希望以反腐來取得突破一樣,中共習李新領導層在經濟新格局的打造上,寄望結構的調整、地區和産業的協調、內生動力的發掘、生態環境的改善,先解決問題,再塑造新貌。

  更進一步地説,中共新領導層的良好願望,是發揚光大中國的“新四化”,即提出要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資訊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更希望未來的發展中,有“新四化”同步推進的理想狀態,令中國經濟走出平穩發展的新態勢。

  在“新四化”中,“新型工業化”和資訊化,基本取向都是求創新和增加競爭力,而“新型工業化”更擔負著糾正中國工業發展太急太快。而新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則將發展的重心,由沿海引向內陸地區,以穩固大後方為主要目標。這“新四化”加上以內需為主導的發展戰略,就構成與過去30年完全不同的新經濟格局。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