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朱永新:儘快解決縣區內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問題

時間:2013-03-08 20:49   來源:台灣網

  朱永新(台灣網 發)

  台灣網3月8日北京消息 3月8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在發言中建議,當務之急是儘快解決縣區內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問題,首先讓同一個地區的孩子盡可能接受均等的教育,再逐步在省市和全國範圍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經過幾屆政府和全社會25年的不懈努力,到2011年全國所有縣級行政單位已全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這是窮國辦大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對於提高全民素質、改善民生、縮小城鄉差距等,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但是,長期以來在“效率優先、重點建設”的政策導向和錯誤政績觀的影響下,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在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還存在嚴重的不均衡。

  他表示,義務教育的不均衡,在城市,導致小學、初中擇校熱高燒不退,重點校“大班額”和“超大學校”隨處可見;在農村,導致基層學校生源減少、教師流失,父母進城陪讀成風;同時導致升學競爭惡性化、學校招生權貴化(“條子生”、“票子生”)、職業教育邊緣化、出國留學低齡化等教育怪相和亂象。

  如何實現義務教育均衡實施,促進政府教育資源配置公平。對此他認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義務教育的不均衡,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意見強烈的聚焦點,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制約教育健康發展的瓶頸。

  他建議一要轉變教育政績觀,把推動縣區範圍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作為保障社會公平的重大舉措,黨政部門和各級領導必須從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高度認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義,努力辦好區域內每一所學校,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黨政領導要帶頭執行“孩子就近進入義務教育學校”的政策,將“不批、不轉擇校的條子”與“反對舌尖上的浪費”一起作為對幹部的紀律要求。二要建立國家義務教育品質標準,從縮小縣區範圍內校際差異入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國家教育投入優先向西部地區、邊遠農村傾斜的同時,省級政府應該大力縮小縣區內的城鄉差異、校際差異。按照相同標準配置所有學校的師資、基礎設施、教學設備、圖書資料、生均公用教育經費,所有學校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所有學生必須達到基本的品質標準。三要強化省級統籌,深化教育及相關領域綜合改革,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創造條件。儘快實行義務教育“省統籌、縣為主”體制,明確省級政府統籌義務教育發展的責任,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錦上添花”。實行縣區內校長和教師定期交流,建立區域內優質校和薄弱校之間的合併、託管等學校共同體,擴大農村和城市貧困家庭學生就讀優質高中學校的機會。

  好教育,強國夢。在發言中他表示中國會因好教育而更美好。同時,他希望老百姓的孩子可以就近在家門口的學校安心入學,學校之間只有特色的不同而沒有品質和等級的差距,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們都能夠接受一樣的好教育。  (春陽 特約記者 賈永輝 李慧 攝影報道)

編輯:李帥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